吸取了“全国第一”的经验教训,今年6月,成都市出台“17条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
措施要求,今年内,成都的一圈层(五城区+高新区)和二圈层(双流、郫县、青白江、温江、龙泉、新津)全面铺开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而明年内成都的第三圈层(其他市县)也将全面启动大学生创业园区,且每个园区不低于5000平方米。“12个区市县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创业园区,且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配套”,“园区为第一年房租免费,第二年减半”,“招聘一名刚毕业大学生政府奖励该单位1000元”……优惠政策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7月6日一大早,一个穿格子衬衫的男孩子急匆匆地赶路。他叫刘博文,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他创立的成都摩贝科技发展公司。推开公司的房门,几个小伙子在敲打着键盘。“刚刚接到一个国外的软件外包订单。”约10平方米的房间,密密匝匝安放着8台电脑,两侧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卧室。卧室的地上平铺了4张床垫。“按客户要求本月要交作品,我们昨晚加班了。”面对没有收拾的床铺,刘博文不好意思地解释。
“我感到很幸运,可以说是零成本创业。这里给了我们免费的创业大舞台。不仅有免费的办公室,还有免费的空调和电脑等办公设备,以及得到与世界500强企业高层互访交流、资源置换的机会。”刘博文说,“最关键还是氛围,我们不再为梦想而孤军奋战”。
记者在 “17条措施”中看到,“一区一园,错位发展”是此次政策调整的重心之一,即每个区市县依托自身的产业特色,发展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园。主城区主要面向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二圈层区(县)可为现代农业和工业提供发展空间。
“现在,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项目,评估、转化、吸引风险投资。”团市委创业办公室某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底,团市委已收集到700个项目,其中“精品”项目近40个。“项目在市团委汇集,再经过这个节点分布到12个大学生创业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