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带着这批麻布绣花饰品来到市场推销,不到半天时间,这批饰品就以令她满意的价格销售一空。初探市场获得成功,李小玲于是请了当地10多名心灵手巧的姐妹一起刺绣。
在口碑相传下,李小玲制作的麻布绣花饰品很快打开市场,不少顾客纷纷前来找她订购,由于这些饰品价格不是很贵,又比较别致,所以市场接受度很高。当年,李小玲掘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9年国庆节,李小玲的小店来了一对前来绍兴旅游的新加坡夫妻。看到琳琅满目的麻布绣花饰品后,他们非常兴奋:“这些东西时尚又环保,带回去送人不错。”最终,这对夫妻一次性买下12件麻布绣花饰品,之后,逐渐有新加坡客人慕名前来购买刺绣,李小玲的麻布绣花慢慢远销海外。
专家点评:
完成原始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有些人能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坚守梦想,这一点看似平常,但很多人却难做到: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因噎废食。张妻10年存钱、李小玲兼职多年积攒创业本金,无不是坚守梦想的典范。古人云:“存钱犹如针挑土”,有了“针挑土”的精神,才能聚沙成塔,获得成功。
技术型:
一技在身走遍天下
靠技术创业,是一种最稳妥的创业方式。而对技术的选取,取决于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但它并非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而更要紧的是技术的精湛程度,技术越精,成功的几率越大,反之,成功的几率越小。
靠技术创业并获取第一桶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
拜师学艺——工资抵学费
在我们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在少数。
记者上街随意一“扫描”,有技术含量的店铺随处可见:理发店、电器维修店、修车厂、首饰加工店、蛋糕店……他们能够经营得像模像样,无疑靠的就是技术。
都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技在身。就凭这身技艺,最低目标是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是能发家致富而创下万贯家财。
刘传清是重庆市奉节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家境不好,读书成绩一般。好在他自己是一个有头脑的人,高考落榜后,便自己到县城唯一的一家小车维修厂当学徒,由于没钱,维修厂不收。刘传清找到修理厂的负责人,缠着求这位负责人把他留下来,并承诺学会后工资抵学费,最终,那位负责人被刘传清的诚心打动了。五年下来,他的修车技术已是炉火纯青。于是他到毗邻的湖北恩施板桥镇开了一个汽车维修店,而店里只有维修的必要工具。但技术为他挖第一桶金埋下了伏笔。
三年后,他的汽修店变成了小有规模的汽修厂,学徒、小工10余人。这三年,他几乎垄断了当地的车辆维修,除拥有技术外,他颇有人缘。当地百姓告诉记者,他的人缘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任何人的车辆无论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只要他知道了,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再是不怕“吃亏”,乡镇经济毕竟不够活跃,车辆维修赊账成了家常便饭,他总是嘿嘿一笑:“没关系,有了再给。”
就凭这两点,刘传清三年就挣得第一桶金,名副其实地开了一家汽修厂。后来他越做越大,分别在恩施、奉节各开了几家汽修分厂。
像刘传清这种自己学艺的成功案例很普遍,每个县城、每个乡镇都有榜样。
其实,很多名人也是因为技术发迹的。
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写到行星上的企业家张果喜就是其中的一例,他是一个木匠,15岁到镇办的邓家埠农具修造社木工车间当了学徒。他每天的活计就是把小山一样的原木锯成制作犁耙、独轮木车等农具的部件。一心向上的他经常光着膀子没日没夜地锯,后来终于做得了一手好木活,还学会了一些民间木雕技术,再后来在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学会了生产雕刻樟木箱。
他看到样品室有一只樟木雕花套箱,箱面刻有“龙凤呈祥”图案,枣红油漆漆制,精美绝伦,他问管理员套箱的价格,回答是260元。
260元!张果喜惊呆了。他把眼睛一眯测出箱长是28寸,家乡的樟木箱价钱都是以寸来计算的,一寸最高一元,28寸最多也就是28元啊。260元!天价啊!而且管理员还告诉他:这种箱子已经脱销了。
“脱销了,我为何不试试?”回到余江,他做了20个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
第一桶金的掘得,使他把家当全部押在传统木雕业上,最终成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