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价值永远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将自己的明星产品捆绑销售是一种用途,和合作者进行客户端或软件的下载分成也是一种生财之道,但更大的宝库则来自个人信息数据的挖掘。
无论是随时随地的位置信息,还是电子商务的交易信息,或是主动搜索和订阅网页所呈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信息,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都能生长出移动互联网真正的摇钱树。当你比用户自己还了解用户时,无论是前向收费的内容服务,还是后向收费的广告营销,又怎能不成功?而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则意味着拥有多样化的应用接口,也就意味着能更全面地收集和整合这些应用信息,从而铺垫成功之路。
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当中,中移动对手机操作系统已经伸出了触角。去年9月,首款基于中移动主动研发的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联想O1问世。毫不意外,中移动自己的主要业务都被预置了进去。但对于手机操作系统的更深价值,中移动似乎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而这恰恰是一片能长出无数新增值业务的沃土。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掌控入口非常重要,这将是第一战场,也会是决定未来命运的竞争焦点。”不久前,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做客人民网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一般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包括操作系统平台、浏览器、输入法、IM等等,这些都已经引发了激烈的争夺战。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之争实际就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导权之争,谁占据平台谁就等于是握住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咽喉,谁就拥有了主动权。中国移动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中,自己的事情也许只能自己来筹办。”
中移动对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无疑是高度重视的,但如果操作系统等入口的用途还只是停留在具体应用的集成平台层面,就没有触及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精准服务。无论平台上的应用是多还是少,电信运营商都不能保证这些应用是用户恰好需要的。即使一贯被视为楷模的苹果App Store,也有大量冗余和无用的应用存在。去年,据报道,苹果承认其iTunes应用程序商店软件只有20%真正使用过。相关统计显示,使用率第1000名的应用程序在手机和iPod中的使用率只有1.76%,而另外99000个应用的使用率则更低。相关评论尖锐指出,苹果公司并没有在改善应用发掘体验上得到很大的进步,也没有实现让苹果应用商店卓越的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以用户体验设计闻名的苹果尚且如此,从旧体制和模式里走出来不久的国内电信运营商又能否摸清用户的心?
第三方之失
电信运营商第二个正在错失的机会是手机支付。
即使电信运营商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拥有了自己的接口和开发工具,如果不能在手机支付标准上拥有主导权,仍将失去用户随时随地交易的完整信息,而这正是未来个人信息数据库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