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银联争夺手机标准失利后,电信运营商在手机支付上的势头逐渐黯然,这也令一些业内专家扼腕不已。“其实如果运营商努力争取,还是可以争取到的。中移动在此次较量中还不够主动和有策略,如果当初能联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一起呼吁,而不是搞封闭标准,形势或有不同。”
事实上,在金融业和信息业的融合中,手机支付更有前途的发展空间来自信息增值服务,而非来自容易积累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拥有了合法有效的个人交易信息,就能带动广告、媒体增值服务的发展,为诸多中小企业提供新土。而在大规模数据整合和处理方面,电信运营商比起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更有经验和实力。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某家知名第三方支付企业仅从用户的单笔交易行为中就能生成1600余项个人信息数据,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炼和使用。此外,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从事基础金融业务也更为可靠,至少在企业的存续性方面具有优势。
面对如此意义深远的一个领域,电信运营商错失机会确实遗憾。事实上,在基础业务支撑平台层面,电信运营商仍有其他机会可以挖掘。但因为其反应迟缓,这些领域已经他人率先立足,包括信用认证。
Chrisbrogan和Julien Smith,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两位新面孔,他们打败了著名的《长尾理论》和《蓝海战略》,所凭借的利器是《信任代理(Trust Agent)》(中译名《影响力3》)一书。
如书中指出的,“那些懂得社会认同、社会资本以及如何利用另一种奖励系统和货币(按指金钱以外的社会系统)的人在整个故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这些像经营资本一样经营信任这种社会资本的人,就叫信任代理,而由信任代理经营、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Trust Economies)。
这本来自于美国的理论总结对于中国居然格外适用。与美国发达的信用环境相比,中国的信用经济才刚刚起步,拥有信用乃至信任也就拥有某种资本。当搜索引擎的点击率欺诈被频频曝光,当中小企业对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软件商表示质疑,当电子商务的买家卖家仍不能充分互信时,电信运营商应该站出来了。
以云计算为例,尽管IT界几乎人人都谈论过它,可在中国市场包括中小企业市场,能欣然接受这一服务的仍不算普遍。面对为数不多的能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大型软件商,中小企业没有太多选择,自然也会担心自己的服务能否得到保障。但如果在二者之间加入一个由电信运营商扮演的中介角色,则可以引入非垄断、可备份的软件商,在适度竞争的推动下为中小企业提供有保障的服务。为了降低自身担保风险,电信运营商也必然要发展出一套统一标准,从而将自身平台化。
不过现实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尽管在云计算方面有程度不一的投入和实践,但更多的是自己亲自提供云计算资源和服务,而非提供认证和规则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