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新旧媒体优劣势
在这个被阅读改变的世界中,报纸也应该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成为变化中的世界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对于报纸的局限性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
一是24小时的出版周期。
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报纸无法介入到快速发生的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而广播、电视、互联网这些按照时间线性配置新闻的媒体都具有这样的优势特征。
二是缺少数据反馈。
报纸想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不知道读者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这是因为报纸缺少反馈手段。
三是巨大成本的拖累。
报纸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发行量,会带来巨大成本。电视台无需生产电视机,广播电台也无需生产收音机。在报业产业链中,绝大部分收入都被用来生产介质。而新媒体只需要在建设介质通路初期付出起始成本,之后即可几乎零成本复制和传播内容。发送一个EMAIL和一百万个EMAIL的成本和速度几乎是一样的。这给报纸带来很大冲击,使更多读者愿意通过网络浏览信息。
除此之外,新媒体具有一些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是移动中的碎片化作用。
不管是手机报还是移动阅读器,占用的都是碎片化的时间,例如等车或者等电梯的时间。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就产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新媒体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进一步讲,新媒体所要占用的时间是一个增量,不会去挤占人们原本用来获取知识的那些整块的时间。这一点报纸或者电视都做不到。
二是互动中的身份强化。
在互联网上,不管是通过MSN聊天还是发表博客,人们都可以参与互动。在互动中,个人的身份得到了强化,人们之间的关系获得新的定义。人们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阅读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的参与者,甚至是制造者。这样的互动功能让传统媒体相形见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