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商
“零风险”才能获取出版社信任
“我们认为电子书势必会替代纸质图书,只是具体时间还很难说。有人认为是3—5年,也有人保守估计10—20年。不论怎样,电子书的发展一定会符合一条原则,即阅读体验将越来越接近纸张阅读。”汉王科技公司品牌部总监宋垦对电子阅读的未来如此判定。
据他介绍,汉王电纸书依据型号不同,绑定了不同数量和类别的图书。在这至少2000册图书中,绝大部分是以经典名著为主的公版书,有些还包含了新华字典等工具书。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一部电纸书,就同时获得了2000多本书的阅读权,不过要想阅读新书,则要到汉王书城上付费下载。
“我们与出版社合作遵循四大原则:一书一密、出版社自主定价、二八分成以及免费加工。” 宋垦一再强调,汉王永远不会侵吞出版社,二者的合作完全可以实现零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出版社的信任。
这里的风险,既指版权安全,也指利润收益,都是数字出版中最受关注的环节。其中,二八分成(汉王拿二,内容商拿八)和出版社自主定价,由于尊重出版社和作者的权益,颇受业内好评。一书一密,则是通过技术手段来阻隔电子阅读器之间拷贝、传递,以达到保护版权的目的。
付费阅读、保护版权,初衷是好的,推行起来就会一帆风顺吗?
汉王书城,这个已经与120家出版社合作,拥有10万册藏书,日下载人次破万的网站上,电子书的定价大都只是纸质图书的1/3至1/5,这显然有别于美国的六折“警戒线”。而且,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出版图书70亿册、报纸437亿份、电子期刊出版9000多种、电子图书50万种,10万册藏书多少有些单薄。
“现在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出版社的意识、版权保护的现状以及尚未明确的盈利模式都成为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阻力”。宋垦坦言,与纸质图书相比,电子书的价格也确实偏低。
在这场数字出版热中,不只是汉王,其他数字出版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的“辞海悦读器”内置了《辞海》以及《中华文化通志》。中国出版集团的“大佳阅读器”,108种图书都源自集团旗下的16家出版社。前不久,盛大文学发布“一人一书”的数字图书馆战略,内容还是以网络原创小说为主。整合平台,几乎每一个参与者都认为这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这一步抬得起来,如何脚踏实地恐怕任何一方都难以求解。
数字出版的未来在何处?宋垦说,业内有句话“在中国头三年卖终端,再三年卖平台,后三年卖内容”。对那些习惯了摩挲着纸的质感以及墨香不时传入鼻息的人们,用冷冰冰的搜索去替代有温度的阅读,他们会舍得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