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六 “通吃”模式泛滥 产业链尚不健全
●“小而全”的“通吃”模式适合数字出版吗? ●全产业链能体现数字出版的价值吗?
“对于全产业链的做法,我有一种深深的恐惧。”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总裁沈浩波如是表示。
全产业链却已经得到国内为数不少数字出版公司的认同。有硬件商搭起了内容平台,有出版社自制了手持阅读器,更有公司已经打通上中下游做成了全产业链,但全产业链真的适合中国的数字出版吗?
“大家都小而全,所有的人都要自己去做,其实在国外做代理的也就是两三家,但是在中国恨不得每一个出版公司都要有自己电子书出版宏大的计划,很多公司投入了好几年,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尽管盛大文学也做全产业链,但侯小强在论坛上谈到,这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就像我们社会主义刚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所有的都要小而全,我们如果对20年前的中国有所了解的话,其实小而全是很麻烦的。我认为不能产业链通吃,我们不能只管自己赚钱,不管别人。”侯小强这样说。
“一个能够被盘活起来的产业价值链应该是大家都有钱可赚的。”通吃的模式无疑在扼杀其他人赚钱的机会。
陈昕在发言中也谈到,对于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讲,在产业的建设上不宜出现单个企业通吃全产业的情况。“美国传统出版社最大的担忧是Kindle的电子书商业模式,Kindle推行零售制的模式是:在Kindle上搭建数字出版、网络发行、终端销售自有平台、自有格式和自有设备商,也就是说Kindle是一个企业打通了全产业链的一种战略和模式。一旦Kindle形成垄断地位,很可能颠覆原有的格局,影响传统出版社的利益。”陈昕还提到,在2010年9月他曾就此问题向亚马逊的高层发问,而亚马逊负责内容的副总裁大卫的回答是:亚马逊只想卖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完全没有进入电子书全产业的打算。“就是亚马逊也非常清楚,单一企业打通全产业链是有问题的。”陈昕这样总结道。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