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卫哲将自己作为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的经历和经验梳理总结,出版《金领》一书。老朋友马云评价说:“和卫哲的相识,改变了我对职业经理人的看法。尽管卫哲非常年轻,但是我发现他敢于作出重大决定并承担责任。”
这期间,马云曾向卫哲抛出过橄榄枝,卫哲没有拒绝,但也没答应,两人一边做生意、一边交朋友、一边打太极,事后马云曾说,卫哲从2003年就开始对他的邀约实施“软抵抗”。而卫哲则表示是在暗中观察阿里巴巴,整整达6年之久,“这符合我的风格,我职业选择比较谨慎,每次跳槽都是如此,我去百安居前也观察了四年。当时我在普华永道,百安居正是我的客户。”
2006年,卫哲终于决心加盟阿里巴巴。11月份,卫哲宣布辞去百安居中国区CEO职务,担任阿里巴巴B2B业务部门总裁兼集团执行副总裁。
第一天上班时,马云召集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在杭州总部的“光明顶”开会,隆重介绍卫哲。几天后,在一次公开场合,他曾背着卫哲对媒体说:“这挖人就像拔牙,猛地一拔,被拔者与拔牙者都很痛苦,而且还会流血。我现在就不拔牙了。我天天去摇,摇松了,就来了。”
马云非常喜欢金庸,阿里充满了侠客文化,阿里巴巴举办的首届西湖论剑,就邀请了金庸,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一见如故。平时开会、会客的地方成了“光明顶”、“桃花岛”,核心技术研究项目组名叫“达摩院”。淘宝周年庆活动被冠名为“武林大会”。每逢盛会,所有员工则是根据自己的花名加入不同帮派,争夺“天下第一帮”称号。在淘宝,所有员工都是店小二,且自冠有郭靖、乔峰、一刀等金庸系小说人物的名号,谓之花名。马云自称“风清扬”。这创造了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少了许多森严的等级关系。
同样酷爱武侠小说的卫哲,为了迅速融入阿里巴巴集团文化,也想给自己起个响亮的武侠名字。但是经过了解他很快发现,风清扬早被马云占用,淘宝的陆兆禧是铁木真,支付宝的邵晓峰是郭靖,其他武功高强的名字都被占领。“只剩下武功很差或者德行不端的人名了。”卫哲抱怨。
当时的阿里巴巴正处于上市前期,作为职业经理人,卫哲的入职使命显而易见。在阿里巴巴的高管团队中,卫哲是最为典型的空降兵,他并不属于阿里巴巴的创业团队,却在B2B公司拥有非常高的股份,甚至远远高于阿里巴巴的一些创始人。
按照马云当初的说法,希望卫哲来到阿里巴巴后,可以把他在传统行业中的管理经验带到阿里巴巴,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卫哲完成了带领B2B上市、高层换血的使命;完成了国外业务布局,并成为B2B与投资者沟通的一个友好界面。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当年任命时的使命。
阿里巴巴上市前后,是马云和卫哲的蜜月期。在此期间,卫哲在万国证券和普华永道的工作经验,为阿里巴巴在2007年10月的上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阿里巴巴是我的最后一份专职工作。因为以前做过职业经理人,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我从来不作这样的承诺。而作为创业伙伴之一,哪有人听说把公司扔掉,把自己的孩子扔掉的?这个公司不是马云一个人的,是我们共同的。”卫哲表示。
嫌隙暗藏
在互联网界,马云是典型的侠客型人物。他坚守信仰,始终没有将公司盈利当作是第一诉求。“赚钱只是一个结果,它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目的。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创办一家真正由中国人创办的、让全世界感到骄傲的、伟大的公司。这就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您能用一句话概括您认为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吗?我们要求今天阿里巴巴的员工诚信,要有学习能力,乐观精神和拥抱变化的态度”等马云语录,在日后被商界广为流传。
而卫哲是典型的新商人,温文尔雅但逐利而为。在公众面前,卫哲展示较多的是他工作中的一面。“工作是为了生活,我喜欢精细化地享受生活。”卫哲从不提倡加班,他认为加班是工作效率不高的表现。平时休闲的时候,他只有两个爱好,一是陪太太逛街,二是陪儿子玩。卫哲调侃自己,“休闲时光我就是‘二陪’,每天回家陪老婆吃饭,每天陪儿子一小时。”
这种性格上的极大反差,为马云和卫哲日后的曲终人散埋下了伏笔——尽管马云认同卫哲的精神,但他也承认自己做不到。作为主席的马云热情易激动,而卫哲则慎重且有条不紊。他们两人一个负责台前,而另一个则居于幕后。
卫哲也承认,阿里巴巴几乎颠覆了他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多年来坚持的价值观。譬如,在阿里巴巴,股东只排第三位,前两位是客户和员工;譬如,“我们对利润没兴趣,卖面粉的怎么能跟卖白粉的比”;譬如,公司开会的场所无所不在,西湖边、屋顶上、道观、寺庙,哪里气场好就在哪里开会,喝茶、吃瓜子、光脚丫子、跳到桌子上跳舞都没问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