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卫哲还是有些与众不同。这个头发纹丝不乱、说话不温不火、穿着颇具英伦风情格子衬衣的人,在自由率性的阿里巴巴总部被员工私下评为“最会穿衣服的人”。卫哲说话极为谨慎简练,语言逻辑性好,当年一位央视的编导在剪完片子后说,卫哲的片子最好剪,他说话总结性很强。而马云则生活随意,不着意修饰边幅,在几次公开场合,《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都发现,马云时常以一件极其普通的衬衣示人,演讲颇为情绪化,常常不按主持人的设计思路来。
据曾在阿里巴巴集团工作过的员工说,卫哲难以完全摆脱“局外人”的身份。尽管马云经常强调,阿里巴巴集团的长期愿景比短期业绩更为重要,但大家还是觉得卫哲更注重短期利润。一位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高管的人士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仍在以一种非常具有创业精神的气质经营着企业。这种风格和卫哲以前呆过的大公司非常不同。
“在做事风格上,马云和卫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一个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感性、激情,一个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精明、高效。”接近卫哲的一位阿里巴巴中层人士认为,马云和卫哲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但无缘做长久的搭档。
在阿里巴巴内部,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是,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才有资格被叫做“阿里人”。而工作年限到了五年,会有另外一个称号:“阿里陈”。卫哲到2009年才拥有“阿里人”的头衔,但他已经没有机会获得更高级别的头衔“阿里陈”。知情人士也透露,在阿里巴巴最核心的工作区——杭州的湖畔花园公寓,也从来没有发现过卫哲的身影。
争锋“德先生”
与马云自律、仗义的管理风格截然不同,卫哲管理思想的底片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著,认为企业无法脱离在反叛中成长、在反叛中被颠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卫哲如此解释:“《水浒传》的精神核心就是‘造反有理’,就是颠覆。对于一个新兴企业来说,循规蹈矩就意味着永远不会分到一块属于你的蛋糕。在行业中形成一定规模后,一个企业肯定会面临主要竞争对手。这时就进入第二阶段——《三国演义》。很多企业的失败在于,它们过早陷入《红楼梦》,永远没有反叛精神。第四阶段就是《西游记》,凡间已无事可做,企业和企业家都进入了一个取经、传经的阶段。对一个企业来说,什么时候你已经一统天下,进入海外,就进入西游记阶段了。《西游记》里,又会有新的反叛。”
2009年3月份,马云和阿里巴巴的13个高管在美国考察时,卫哲也在。一天晚上大家喝了点小酒,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崇信提议大家互相点评一下,你如何看我,我如何看你。从8点谈到深夜1点,众高管感觉很好。结果每个人都发现,你自己以为的自己和你周围的人看到的你自己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
当时,多数高管给马云的评价是:满怀信仰与理想,中国互联网界为数不多的德才兼备的老板。而给卫哲的评价则是:胸有城府,展现在外的永远是温和,暗藏于胸的永远是利益。
2月21日,卫哲宣布引咎辞职后,一位他早先在百安居时的部下写了一篇博客:
忽然想起卫哲,是惊怪于他的两次离职都没能绕开欺诈二字。2006年11月卫哲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任上离职出任阿里巴巴CEO时,百安居在中国市场正当辉煌。可是他走后,留下的一屁股官司,都是在指称百安居以欺诈手段克扣货款。巧合的是,如今马云受到资本市场的压力而被迫抛弃他,同样的,阿里巴巴这个上市公司在他管理下陷入了欺诈的漩涡。5年过去了,卫哲的脾气似乎一点儿也没变。无论是管理百安居还是阿里巴巴,欺诈都与他如影随形。
该博主还指名道姓地引用当年曾与百安居有过生意往来的客户的话,称卫哲从百安居一走了之后,一些曾经帮他完成业绩的供货商“陷入了绝境”:当时位居中国三大橱柜品牌之列的雅迪尔,因为向百安居讨要1200万元欠款而元气大伤,如今只能蜷缩于上海苟延残喘;朗庭和好诗迪,都是能做到亿元的橱柜企业,被迫关门;只有坚强的韩丽宅配,还在不断与百安居打官司讨要着已经拖欠了多年的账款,而这场官司何时了结仍然遥遥无期。
坊间分析,卫哲在阿里巴巴的四年多时间里收获颇丰,一方面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耀眼的职业经理人,公众认知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卫哲拥有4800万股B2B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拿着业内少有的高薪。在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业(内资)老总薪酬排行榜中,卫哲名列榜首,年薪超过了5000万元。好事者认为,卫哲在公司几年中的收获,也是他这次愿意“和平退出”的基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