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金量”越来越重视,而持有高科技项目开始创业的“海龟”和本土科技人员也越来越多。然而,对于高科技创业者来说,虽然项目本身拥有一定的潜力价值,但是在其完全走向市场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之前,往往会在资金来源、产品定位以及渠道选择等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而如何破解这些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创业者所关心的焦点话题。本期创业圈将聚焦这些问题,共同探讨应对之策。
融资之困:寻找产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
问题:掌握新技术,但要大规模产业化需要资金来推动。风险投资往往会对太早期的企业保持观望的态度 ,而要找产业投资,则担心容易失去企业的控制权。
支招:寻找天使投资,或者寻求并购性投资,比如找同行业中的上市公司进行洽谈合作。
汪达: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公司,我们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融资问题。我们公司做的是国内第一款无针头注射器,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文可以上市,但是还没有生产和销售,因此无法准确地计算销售额和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我们接触过的一些风险投资机构看来,没有任何销售就投你2000万元,这形同天使投资,风险太大了。我们也与医疗类的上市公司有过一些接触,但这些上市公司往往会认为买断我们的产品比较合适,这样有利于他们公告和合并未来的销售报表。但是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我们股东并不愿意将控制权卖出。
柏煜:以我们的经验来看,企业的成长性是投资方最为关注的地方。因为中小企业每两三年的成长性都会发生一些阶段性的变化,因此要想成功融资,企业一是要做好风险控制,包括财务风险即现金流的控制问题;二是法律风险,尤其是对于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最好能先处理好专利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有很多初创期的企业往往容易忽视了专利的申请与维护工作,甚至因为没有续费而失去了专利,甚至有的企业会忽略了商标的申请;三是政策风险,拥有新技术的企业不能只单纯陶醉于技术本身,还要关心国家政策的导向,要借势而为,而不要逆势而动。
梅健:生物科技等产品的投资往往耗资巨大,不是单独一家能干好的,必须借助现成的网络。反观美国,即使是天使投资了的项目,生命科技领域内的往往最终也是卖给大企业。事实上,对于高科技创业者来说,并购投资是一种很好的退出方式。而如果要实现并购,找同类产品的上市公司比较好,因为它们一下子就能理解你的产品,也知道你的产品到底有没有价值。对于上面提到的无针头注射器项目遇到的融资难题,我比较建议找国内的一些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进行洽谈合作,比如国内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山东威高等。
定位之困:定位中低端大众消费还是高端专业?
问题:依靠产品的创新性,虽然能在发展空间上找到一片蓝海,但是由于人们的认识尚需要一个过程,产品不能进入大批量生产,因此价格往往较高,在保持合理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上面临矛盾。
支招:定位为高端进入市场,在塑造高端形象上下工夫,让高端专业人士证明你的价值。比如最为现实的做法是走学术、进院线、铺终端。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