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君:我们公司做的是DNA体检服务的,在国外,美国同类公司的基因检测服务报价是595美元左右,已经是最低价了,而我们的价格是从299元到2980元人民币不等,总体而言比国外低很多,但即便如此,这一价格在国内市场也仍然是很高的。因此,我们其实卖的是服务,将消费者定位为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白领。
汪达:据我所知,目前全球能生产无针头注射器,并获得药监部门批准的公司不超过4家。基于这种市场状况,我们对产品的定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注射装置,批量生产后售价在2000元,而另一部分是一次性耗材,注射一次耗材价格3元,这样的价格与一次性针头相比,价格偏贵。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将无针头注射器作为自我注射的OTC产品,因此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就像一次性针头一样能成为了一种快消品。
柏煜:其实,高科技产品进入市场,因受到产量规模的限制,往往只能定位在高端市场。而要树立一个高端市场的品牌,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进行概念包装,这也正是这种产品的特点之一。但是,要想真正让消费者认可你的高端形象并不容易,需要企业持续地在市场上进行品牌强化,而要塑造一个成功的高端品牌,无疑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因此,企业最为现实的做法依然是走学术、进院线、铺终端。
娄向鹏:中国的大众消费品不缺,最缺的就是独一无二的东西,无针头注射器在产业中是一个亮点,而DNA检测服务也让人感到很新,这是产品的长处。然而既然是新事物,市场接受就要有一个过程,在产能不可能放大的情况下,定位为高端进入市场,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合适的策略。
渠道之困:走大众渠道还是专业院线渠道?
问题:走零售店渠道,会面临教育消费者,同时也会有大规模铺货、压货的风险,而进入院线等专业渠道,门槛也较高,不仅需要足够的人脉资源,还会面临一些灰色地带。
支招:对于拥有科技创新的项目,企业更应该迅速推向市场,要考虑能不能和别人联合经营,要学会借势发展。
汪达:由于资金有限,在现行的招标采购环境下,进入医院体系销售很困难,我们想走的道路是通过部分省市的糖尿病协会销售,也就是不走医院,有点类似于大众消费品的销售。即便在一个城市,一年只销售几百套到1000套,那么我们一年也能销售出几万套,再加上耗材连续的收入,年销售额可以上亿元。由于目前国内医疗器械报批比较困难,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要想在国内取得和我们竞争的批号至少需要两年,我们抢先占领市场的时间比较充裕。
周慧君:我们的资金也很有限,现阶段我们只考虑三种渠道,一种是通过几家大医院销售产品,比如北京儿童医院。另一种是通过给大企业团购,作为职工福利销售,比如销售给中国平安[50.51 1.00% 股吧]、中信银行[5.48 1.67% 股吧]等企业。再有一种就是通过网络销售,国内的几家大网站门槛也相当高,比如和某大网站要想谈一个全年的合同需要2000万元,这样的费用我们难以承担,因此我们和一些影响力弱一些的网站或者专业网站合作,比如天涯社区、炎黄健康网等。
柏煜:如果考虑进入零售店,那么就需要拿出时间。因为通过零售店,比如医疗器械店销售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你要先培训销售人员,让他们全明白你的产品优势可能需要几个月,然后再通过他们教育消费者,这可能需要半年。你可以在零售店准备一些片子,更形象地教育消费者,但是也要做好铺货、压货的准备。
梅健:和各地的协会合作进入专业市场,倒是不错,但并不能成为主要的渠道。比如要进入医院市场,在医院招标中你是唯一的专业厂家,那机会一定是有的,但进医院是需要成本的,这点灰色地带大家都知道,可能进入的费用要好几万元,但这是主战场,不可能绕过,因此还是要想办法筹集足够的资金走正面战场。
娄向鹏:产品不应该自己做,应该联合别人去做,尤其是市场可能很大的时候。对于一些拥有科技创新的项目,企业更应该迅速推向市场,要考虑能不能和别人联合经营,要学会借势发展。
比如无针注射项目,如果你的产品要在一些专业的协会做,那么就容易把市场做小了,有点变成保健品了,可本身你是一个高科技产品,这就显得不伦不类。我建议可以和连锁药店合作,因为连锁药店有庞大的糖尿病患者数据库,如果能谈好合作,企业完全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销售资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