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日益全球化、科技与人才要素流动的今天,竞争无时不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团队创业”精神
创新不仅意味着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还有奇迹0团队创业”是创新的更高阶段,它是在原有组织中建立新商业模式的过程,这种新商业模式能如杠杆般撬动公司的某些核心资产。
“团队创业”精神旨在从战略高度、从企业内部寻求发展,它对企业长期而均衡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倡导的是在现有的业务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立体创新。
依据经验可知,人们在推动“团队创业”过程中,常常过分注重寻找创意,许多专家都十分热衷于帮你创发新的思想;这可能会让你耳目一新,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管理结构和过程,来将这些奇思妙想转变为新业务设计,进而让新的业务增长,那么这些创意就一文不值了。即使创意需要时间慢慢催熟,但是它们往往没过多久就凋零了,根本没有机会转化为新业务,它们多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究其原因便知,现有业务部门往往要保护他们既得的势力范围,或者因为要考虑收益和利润等目标问题,这也是企业家和改革者必须面临的问题。就实质而论,它强调怎样在企业内部建立新业务,而不仅仅是发明个新东西,然后卖给市常
最重要的是,建立“团队创业”项目能留住那些富有创造力与激情的员工,并使其充分释放能量,发挥才干,有力地推动整家公司可观的业务增长。
企业家精神与“团队创业”精神
试问有哪家大公司的根本性变革不是在某位企业家或者企业团队的决心和带领下进行的?即使少数领军企业是通过其他方式构建起来的,比如通过私人股权的方式,但归根结底依然不能缺少企业家改革的激情。许多创新都与独特的新技术或产品没有关系,因为企业家精神远不止是技术革新。
为什么美国人愿意花4美元买一杯星巴克咖啡?星巴克没有什么新发明,但确实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持续的客户体验,由此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消费文化。一些公司如企业汽车租赁公司和联邦快递等发明的就是新的业务方式,而另一些如四季酒店、维珍大西洋航空和凌志汽车,则是将他们的服务提高到新的层次。
发展创新性新业务并不只是适用于维珍航空或联邦快递这样的大企业。如果一家新公司没有自己的特色或竞争杀手锏,而想进军成熟的市场,怎么可能有机会成功呢?区别于他人的特质可以是多样的,但任何一家获得重大发展的公司都必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质。像杜邦、诺基亚等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断地革新。IBM负责市场与公关的副总兼全球创新展望项目创始人戴维·约恩在2006年接受访谈时说,“IBM公司至少已经经历了三次根本性变革。20世纪20年代我们卖了肉秤、奶酪切片机,后来转型为打孔机公司、单片主机制造商,而如今,我们一大半员工都在做服务与咨询。”
研究员、教师兼商业战略家明亨利·茨伯格在1979年版的经典著作《组织的结构》中讲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一步步改进它的结构、业务进程与企业文化,以强化在核心市场的效率。贯彻管理规则,并增设中层管理,进一步规范计划与协调工作,这些对提高企业核心业务效率十分必要,可以说是好事情,但是却可能阻碍甚至挫败企业的进取心。这可称作企业内部发展悖论。企业家精神刚开始能促使企业成功地蓬勃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最终又会抑制创业活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