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自恋的CEO在极端情况下会扼杀公司,同时也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十五年前,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结识了唐纳德·汉姆布里克(Donald C. Hambrick),他或许称得上是研究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高层管理团队及董事会领域的世界级权威。我很幸运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
唐纳德目前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斯米尔商学院(Smeal College of Business at Penn State)管理学斯米尔讲座教授,获得该大学埃文皮尤(Evan Pugh)荣誉教授称号。
几年前,唐纳德决定进行一项严谨的学术研究,以探究自恋型CEO对公司会造成多大的损害。事实证明,他们的破坏力非常惊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最终会扼杀自己的公司。
唐纳德刚完成了一项后续研究,在自恋型CEO所造成的诸多问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为什么要研究自恋型CEO呢?
除了我们知道如今商界存在许多自恋型CEO这一事实之外,唐纳德这样解释道:
“企业研究人员可能不相信,高管自恋在理论或现实层面上都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他们可能把高管自恋视为企业运作所附带发生的次要问题——使那些必须忍受高管自恋的人感到烦恼,或为有关自恋CEO的笑话提供有用的素材,仅此而已。然而,我们预期高管自恋会对企业实际成果造成影响,很可能包括战略的宏伟性及高层管理团队的唯命是从。自恋会影响高管在诸如战略、结构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做出的抉择。”
虽然我们轻易地到处脱口而出“自恋”这个词,但多年来心理学家对“自恋”这个论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汉姆布瑞克从心理学文献出发,把自恋狂定义为表现出如下四大个性特征的人:
(1) 功名心/权利欲–>我非要得到应得的尊重不可;
(2)领导权/权威–>我喜欢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3)优越感/傲慢–>我比别人出色;
(4)自负–>我满脑子都是认为自己有多么非凡独特的想法。
唐纳德在研究这个课题期间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很难接近你认为属自恋狂的公司CEO并要求他填写一份个性调查问卷——以了解他的自恋程度。你如果提出这个要求,就无法通过其助理这一关。因此,任何研究这个论题的人都必须找到某些不太唐突的方式来评估某CEO的自恋程度。
幸运的是,唐纳德是一个聪明而且很有创意的人。
以下是唐纳德在与其研究报告合著者阿瑞吉特·查特吉(Arijit Chatterjee)进行的两次研究中发现的结果概要:
在第一次研究中,这两位作者研究了111家计算机及软件公司CEO在1992年至2004年期间的自恋状况。巧合的是,我能想到近年来高科技领域的一些自恋型CEO,包括前电子港湾(ebay) 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现任惠普CEO)、前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现任谷歌常务董事长)及思科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我下面会详细解释,按照这项研究的定义,我为什么认为史蒂夫·乔布斯不是自恋型CEO。)
他们创建了CEO自恋的如下四个衡量标准:
· 公司年报中CEO照片的突显程度(照片尺寸)
· CEO在公司新闻公告中的突出程度(提及的次数)
· CEO在向股东发布的公开评论记录中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即“我”)的频率
· CEO薪酬(包括工资、奖金、递延收入、无偿配股、股票期权)与公司薪酬第二高的高管之间的差额
该研究表明,CEO越是自恋,其公司广告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就越高,公司研发开支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就越高,公司成本就越高(按公司SGA<即Selling, General & Administrative Expense,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指直接与间接销售成本加上公司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计),而且公司债务也就越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