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越是自恋,就越会进行更多收购交易,而且会为所收购的公司在市价的基础上支付更高的溢价。
CEO越是自恋,在所掌管公司的工作绩效变化就越剧烈——有时他们的绩效非常出色,而其他时候他们的绩效非常糟糕。
CEO越是自恋,其公司的业绩波动就越大——有几年他们会做得相当出色,但随后几年通常会做得非常糟糕。
作者在第一次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将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他备受推崇的《从优秀走向卓越》(Good To Great,2001年)一书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进行对照非常有益。柯林斯得出的结论是,那些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公司,或者那些在15年内业绩持续提高的公司,它们具有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们主要由41位‘谦逊的CEO’执掌,他说:‘那些与从优秀走向卓越型企业CEO一起工作或者描写这些CEO的人,在形容这些CEO时屡屡会使用诸如文静、谦虚、朴实、含蓄、腼腆、和蔼、温和、谦卑、低调、不相信有关自己的媒体剪报等等字眼’。第27页)。柯林斯并没有进一步把‘谦虚’等同于‘不自恋’,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在两者之间画上一个等号。当然,柯林斯的调查样本很小而且有限,因为其样本是按照因变量(即公司业绩持续提高)选择出来的,但他的结论似乎表明了非自恋型CEO的优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柯林斯的‘从优秀走向卓越型’公司主要是在相对稳定的行业里,比如造纸行业、钢铁行业、零售行业等。有人可能会认为,柯林斯书中所提到的‘谦逊的CEO’在发展变化更快的行业环境里就不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了。”
乔布斯总是喜欢亲自主持苹果公司重大产品的发布活动,但他从来没有坚决要求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公司的新闻公告中。回顾2009年——或者你选择任何一年——你会在苹果公司发布的新闻公告中看到营销主管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零售主管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及互联网软件与服务主管埃迪·库伊(Eddy Cue)的名字。
此外,虽然乔布斯非常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且从不羞于说出来与别人分享,但在公开讲话时,他并没有使用很多“我”这个字眼。当提到苹果公司时,他用的更多的是“我们”这个字眼。
乔布斯在认真考虑之后,还能够被一个之前与他的看法完全相左的观点所说服。而大多数自恋狂却不会如此。
乔布斯尽其所能地雇用最聪明的人在他身边工作。大多数自恋狂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比自己更聪明的话,却会认为这样对自己构成威胁(很可能害怕他们会被“发现”自己的真实面目)。
自恋型CEO还往往没有继任计划。虽然许多人在乔布斯去世前批评他没有制定继任计划,但事实证明,他早已制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继任计划——他只是没有公布于众而已。我不知道为什么公众对约翰·钱伯斯是否制定继任计划而没有提出疑问。我认为思科公司(Cisco)CEO钱伯斯在自恋程度上的得分会远远高于乔布斯。
对这两位教授的研究提出的另一个指责是诸如爱德曼等人所说的:“你们是否表示,所有CEO都应该属‘含羞草’(shrinking violets,指非常害羞、怕见场面的人)?”但情况并非如此。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