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对于大公司体制内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首先做大笔投入,把最好,最有进取心,最有活力的人放到新业务的领导岗位上。创新团队必须有车库创业精神。
2、夸大宣传创新项目的潜力和重要性,创新项目的报告层次必须高很多,甚至直接向CEO负责,在CEO的日程表上占据特殊的位置。
3、给予自由度,允许犯错误;让创新项目自己成熟起来。
我觉得针对我看到的很多国内互联网大公司的情况,要想做到体制内创新,需要做出许多改变:
一、制度性松绑,搞“经济特区”制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是从海南,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的。设立经济特区,进行政策搞活,最终盘活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在大公司进行体制内创新也是一样,要整个公司制度性转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搞“经济特区”制度,对创新团队进行制度性松绑,例如:取消经济特区的上下班打卡考勤制度,实行弹性工作制;给经济特区独立的人事权限,可以自由招聘,自己设定请假调休制度;宽松的财务报销制度;取消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代替以整个CYE团队的项目目标等等。总之,必须给“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彻底的制度松绑,否则就无法培养出来适应创新要求的团队。
二、体制外孵化
很多成功的项目都是体制外孵化的结果,不说上面几个成功案例,我最近看空中网的制作的iOS游戏口袋战争也很成功,其iOS游戏开发部门也不是在北京,而是设在厦门,进行体制外孵化的。只有远离体制,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制度的松绑,才能创造最好的创新环境。特别是作为体制外孵化,团队成员的工作专注度是高度集中的,不会受到各种事务性事情和部门工作协调,以及各种不必要会议的干扰,对产品的专注才有可能成功。
三、独立的,更优厚的激励制度
针对创新团队,不能采用和整个公司一致的奖金激励制度,那只不过是常规性工作达标的奖励。针对创新项目,必须有别于公司整体奖金制度之外的奖励机制,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动力和追求项目成功的渴望。如果没有独立的奖励制度,和整个公司一视同仁,那么很多人会想,我就算拼了命做出来了成功的创新项目,最终还是和其他部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员工拿一样的奖金,那我凭什么要玩命呢?所以必须把项目的成功和优厚的奖金挂钩起来,和其他部门区别开来,才能激励创新团队员工比一般的员工更加玩命。
四、精兵强将,挑选适合创新的人才
可以这么说,大多数大公司的员工都不是合适做创新项目的人才。创新项目要成功,必须招聘真正适合创新,有创业精神,渴望成功,渴望证明自己的员工,组建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以为简单的砸钱砸人就万事大吉了。
五、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很高的容忍度,适当的隔离
创新团队需要不断的试错,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孵化项目,因此作为老板来说,必须不遗余力的支持创新团队,就像杰克韦尔奇说的那样,极力鼓吹团队,给团队很高的容忍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适当的隔离,就像天使投资人对待投资的团队那样,不能事事干预,给团队充分的自由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