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阻碍中国企业创新?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企业已经改变了全球市场以及供应链的格局,最显著的表现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全球需求量巨大的价格低廉的商品。但是,中国企业正在准备走向全球化,力图在国际市场中赢得更大利润,确保持续增长。实现这一计划的重要路径就是开发并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为创新是否开展协作的问题上,有59%的业绩出众的企业选择为创新而开展外部合作,只有46%的业绩不佳企业做出同样的选择。令人非常吃惊的是,在中国只有43%的中国CEO们正在为了创新而展开外部协作,比例甚至低于全球业绩不佳企业(见图2)。
我们还发现在企业模式创新中,国外同行们更关注与外部伙伴紧密协作(71%),显著地高出中国CEO(58%)(见图3);而中国CEO更关注的是致力于差异化活动,实现专业化(73%)。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CEO们有着更强烈的创新意愿并积极展望未来创新可能带来的成果和利润,但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可能尚未真正认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优势。中国企业常常受到组织自身缺乏有效的创新管理流程、内部协作不足,且知识产权难以界定的桎梏而难以展开外部协作创新。另外,由于中国企业仍处在增长和扩张阶段,其创新重点仍然停留在某项内部职能的新建或转型上。在经济环境更为成熟的国家,企业已经跨越了这些阶段,转向携手外部创新,期待能带来颠覆性的新产品或服务。
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中,中国政府强调,中国企业要从多个方面与外部合作,协作创新。该报告认为: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激励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研发网络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中国企业需要充分理解合作伙伴的目标、驱动因素及发展策略,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协作策略。
为推进协作创新而变
随着创新压力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加,CEO们需要重新评估与合作伙伴的互动关系。随着组织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协作成为跨越多种职能的持续性任务。
● 使公司战略与组织保持协同一致。将贯穿整个企业的协作创新实践与企业的战略前景及创新目标保持同步。纵向来看,要使业务战略的创新目标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横向来看,要重新定义现有企业部门的职能使之协同一致;
● 通过社交创新,实现差异化。拓展沟通与协作工具的应用范围,使同僚能突破组织架构限制实现无缝协作。整合数据资源,以发现那些意料之外、能带来双方互利的潜在机遇。运用云技术使跨区域、跨时区工作更容易;
● 扩大合作关系的范围。大部分组织都在采取协作创新的方式,但协作常常局限于特定的阶段(例如脑力激荡)或特定的职能(例如研发,而不是销售、营销或人力资源)。企业需要评估现有合作关系并拓展协作领域,要让合作关系发生在组织内的每一层,而不仅仅是公司高层;
● 分担管控挑战。协作各方应共同分担管控的任务,改变以往仅由某一方实施管控的做法,例如确定优先次序、制定决策和融资等。
正如技术对客户和员工产生的影响,技术同样为加深组织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提供了诸多创新机遇,其中包括了自发的和精心设计的。它们都在互联互通中保持同步发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