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遇
——访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赵丽芳、李爱新
开放式创新,对中国企业特别的意义在哪里?
李爱新:创新需要非常强大的财力支持,一个小公司很难做到。这种开放创新的模式,实际上是把企业和整个合作伙伴,包括大学研究机构,甚至他的客户,都充分地联合在一起合作,和过去的封闭式创新相比,对一些小企业,尤其是行业内正在起步的企业,我觉得是一个好事。
从国内来讲,虽然我们这种称谓不多,但过去的产学研一体化,企业跟学校一起联合创新,就是一种开放创新很有效的方式。
中国企业里,我觉得意识到而不敢去践行的是多数,完全没意识到开放式创新的今天应该没有,因为要生存不可能完全依赖过去的方式。
赵丽芳:今天所谓的供应链已经演变成价值链,在这样的协作价值链上,已经不再仅仅是你的供应商了,还包含你的客户,特别是你的客户也在整个创新的环节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企业必须创造这个平台,能够让你的客户也能进驻到这个价值链。
开放创新,自身有一定的实力才好开放、相互合作。如果是跟大企业合作的话,怎么处理这种关系?
李爱新:你是大企业,当然围着你的也是一些大的合作伙伴,其实小企业也有围着你的群落,关键是如何把围绕你的这些资源很好的利用起来。对等很重要,但小小的对等和大大的对等,我觉得同样都是有意义的。
赵丽芳:对开放式创新,中国CEO的看法比全球的CEO要保守,中国企业在过去这十年产生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在企业经营的框架、体制,运营的基础上,中国的企业还在追。
去谈一个合作,一定要问你有什么、我有什么。你要跟别人协作创新,你自己本身要具备一定的基础。
把客户、供应商、自己的消费者,甚至竞争对手都拉进来一起创新,这个难度对中国企业是不是大了一点?
李爱新:我觉得可能对其它行业有点大,但对互联网产品来说,现在其实有非常多的企业在实践。今天小米手机就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我觉得做得还是不错的。而且,中国有大量的热爱软件技术的粉丝,这样的技术人才,他们可能没有特别高深的技术功底,但他们对整个技术不陌生、不畏惧、愿意参与,我觉得正好成就现在小米的这种模式。
开放式创新采用哪种具体方式最有效?
李爱新:跟封闭式相比,我觉得开放创新这个模式还远没形成,只是在尝试和初步的探索阶段,很难说有一种固定的东西。但是,最起码我们看到,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因为它的网络特性,像论坛、即时通讯,这些平台都能够很好的支持开放式创新。只要不是封闭的,我觉得它都是开放创新的一种尝试,但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创新是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是最佳模式?我想今天业界和学界都没有答案。
哪些行业更适合用开放式创新模式?
李爱新:至少那些跟互联网非常相关的行业适合。第二,应该相对不是强调技术领先的,它可能具有市场、品牌、消费者需求引导的这种行业特性。
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如果提供的是一种同质化竞争的产品,未必合适,但如果强调品牌,或者个性化服务比较重要的,开放式创新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