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描述当时就让我很警惕,做企业和开飞机不一样,后者上升到一定安全高度后就可以设为自动飞行模式。企业的经营是永远在爬坡,如果企业家不把精力用在公司上,一定会出问题的。果不其然,这个企业后来的经营出了很大问题,我这个朋友正四处救火。
李宁公司创始人李宁和Kappa创始人陈义红也是比较好的例子,李宁在李宁公司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选择退出,到香港置业享受生活。殊不知公司在之后几年里问题频出,李宁只能重新复出—但他现在还能恢复当年的创业激情吗?Kappa创始人陈义红在公司上市业务稳定后也选择了退休,最后还是感慨“经理人干不过生意人,只有创始人才能用好职业经理人干过生意人”,复出处理巨大的库存。
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批创业者,搜狐公司CEO张朝阳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他回国创业奋力把搜狐做上市进入第一阵营,身处巅峰急流勇退,买游艇去度假减少工作时间并且要重活20岁。但在他经历“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这个阶段时,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微信和移动互联网让PC互联网岌岌可危,媒体版面上报道的都是张朝阳过去的下属或者他不认识的年轻人。搜狐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张朝阳只有复出自任搜狐的产品经理,试图让搜狐重回一线Cye.com.cn。
做企业不是登珠穆朗玛峰,登上去了就成功了,做企业是攀爬游戏—你以为到达巅峰,但实际上一山更比一山高。对于企业家来说,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工作,很多人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对于企业家来说,革命是身体的本钱,如果你不革命不工作,要身体干什么—美女再好看也不过是碳水化合物。企业家的声望与财富都是企业赋予的,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离开这个企业自己什么都不是。
企业家精神的重塑
实事求是地说,企业家们无论是退休、复出还是坚持,都是自己的人生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我更尊敬那些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胸怀使命感,给企业界带来正能量的企业家们。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复星20年之际选择再创业,并承诺在未来20年不提退休两个字(郭广昌今年46岁,这意味着要工作到66岁还不言退)。在接受《全球商业经典》采访的时候,郭广昌说,我想通了,“未来20年,我不提退休两个字,我一定会保持我的创业精神,我们一定有能力、有信心、有干劲把复星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此前,小米公司副总裁黎万强和我讲起小米公司创办的过程,让我非常振奋。一群功成名就的牛人重新做了一个公司,能够比创业公司做得还彻底,成本控制的极好,产品做到极致。在初期,包括雷军在内,全员都是6×15工作(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5小时)。当时我问黎万强,雷军做了金山这样的上市公司,投了非常多的公司,按理他可以做一个很潇洒的投资人,为什么还要做小米?他这么拼命工作为什么?黎万强说,雷军一直有个梦,要做一个百亿美金公司。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是如此,他原本可以让苏宁维持运营,然后拿出大笔钱去做资本运作与互联网新贵结盟。但他却选择亲身走一条传统与网络经济结合的路,这种自我超越的举动让他获得了广泛的尊敬。
郭广昌在复星集团2013年工作会议上说,选择退休还是再创业,这的确是个问题。有时候觉得很累,何必呢?自己也不缺什么,生活质量还这么差。“这就是所谓的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做企业的人完全靠钱,真的很难一直保持创业冲动。光靠荣誉也不是长远的。其实真正的动力一定来自于你的内心深处,你要真的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
张朝阳复出后也说:“以前我曾经认为越有钱越有名气就越幸福。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闭关,我认为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越有钱、越成功,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往往更容易让你陷入精神的痛苦。”
企业家被认为是上帝选中的人,他们在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了超乎常人的资源分配,这就需要这个群体在未来承担更多责任。企业家是社会的进步引擎,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国经济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和企业家们陷入了“不可承受之轻”,放弃持续奋斗,或对长期奋斗的态度不够坚定有关。警惕急流勇退的思潮,注意只问收获不愿付出的倾向,这是企业家的当务之急—真正的企业家字典里是没有“退休”两个字的。
“回到原点”,是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给中国企业家的一句忠告。在这个时代,企业家们确实要回到创业最初的心态和状态中,重塑企业家精神。无论退休也好,假退休也好,或者半退休也好,企业家如果能够利用这段时间认真思考企业家精神,就能重新回到原点。(作者为(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