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解说词作者 总撰稿人 高强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一集:中国之谜(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二集:人口大计(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三集:农字当头(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五集:资源扫描(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九集:中国脚步(解说词)
-------------------------- 《国情备忘录》书籍及DVD团购订购电话:010-51285022 --------------------------
国情备忘录 第四集《苍茫大地》
这里是北京的地坛,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此后381年间 每逢夏至,明清两代15位皇帝,都要亲临此地,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尽管贵为天子,也必须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个小时之久。他们祭拜的——就是地神。
现在的地坛 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隆重的仪式 也遗洒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但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一刻也不曾中断过。
在这片土地上有中国人的汗水和热血,有期盼和未来。瞭望这片土地 常让人想起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疆土。俯瞰这960万平方公里,会发现一副美丽的画卷,这里有 高山、平原、沙漠、沼泽。无论富饶 还是贫瘠,枝繁叶茂 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
苍茫大地
老齐从事土地测绘工作已有20年,为了核实土地使用的变化情况,每隔几天,他和同事们都要进行一次实地勘察。而在8年前,他外出勘察的周期 只需要一个季度一次,更早的时候,只需要一年一次。
齐文章:土地利用的变化 每月每天 甚至时时刻刻 都在发生变化,监测工作的测量越来越频繁
这种越来越频繁的监测工作,是我国采取“天上查,地下管” 等监管举措的一个部分。对耕地进行严格的保护,直接与我国目前的国情相关。
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这些卫星遥感图,时刻记录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
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就在这一天,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在破土动工,中国又有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了建设用地。
代表耕地的绿色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在跨入2009年的那一刻,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绿色的可耕地面积 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这片承载着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 千年未有的急速变革。
“26.12亿”
这里是北京市国土局的拍卖大厅,现在正在举行的是广渠路15号地的竞拍。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广渠路15号地从最初的 26亿1千2百万的起拍价,被参加竞拍的地产大亨们叫到了30个亿,拍卖师不得不把竞价阶梯 由2千万元降到了1千万元。
“40亿6千万,3号 第3次!”
1个小时,28万平方米,40亿6千万人民币,就这样,一块土地的身份从此改变。在中国,仅今年一到九月,60个城市成交土地就有4800多宗,成交面积达到23083万平方米。
从1987年12月1日,一位叫做刘佳胜的拍卖师,在深圳敲下了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锤,迈出了土地走上市场化的历史性一步,20多年过去了,在举槌落槌之间,土地身上的价签在以百倍千倍的速度飙升,刷新。土地,超过石油、钢铁、煤炭,成为了建国以来升值最快的一种资源。
攀升的地价背后,是强劲的需求。研究显示,在经历一段城市快速扩容期之后,cye.com.cn中国将迎来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未来的2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会净增约3亿人,平均每年有1000万到1300万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人口、城镇化 和工业化高峰的同时到来,必然会带来土地的非农化高峰。这直接对有限的耕地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曾经的地大 是真实的,如今的地不再大 也是真实的。当人们迈步走出千年的农耕时代,这种土地紧缺感的出现,正是源自于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