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建一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也是建立和完善一个国家的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从商业保险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推出的养老保险(产品)是110多个,健康保险产品是400多个,积累的资金,从整个行业来看,接近2万亿,1.9万亿,但是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的一种需求。”
作为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商业保险可以通过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构成的保费比例分担制,发挥社会保险财政补贴的乘数效应。发达国家商业保险覆盖率早已超过60%,而我们还不到4%。这一对比,显示了我们在商业保险方面的滞后,同时也显示了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姚景源:
缺钱的不只养老,还有医疗。我们现在确实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也看到,现在我们有的人因为“看病难,看病贵”,有病不去治,小病酿成大病。
我们现在看这样的一个数据,中国目前人口占了世界20%,但是我们的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2%。
这是2009年一个普通的冬夜,湖南湘雅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清晨排队挂号纪实)
挂号大厅很快挤满了人,这时是凌晨五点半,离医院开始挂号还有一个半小时。如此排队挂号的景象,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演。
在我国很多中心城市的著名医院,这种景象早已经成为一道难解之题,一号难求,映衬在每张通宵达旦,彻夜等待的疲倦面庞上。 但是就在同一个城市的另一端,和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相比,我们也不难找到社区医院这样“门可罗雀”的景象。
“看病难”背后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更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的客观现实。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38.2%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1%应该住院而不住院;仅占世界的2%的医疗资源中,80%在城市,20%在农村。基层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百姓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更增加了就医困难。
采访:原炭山乡乡镇卫生院院长 祁耀武
“老百姓要到固原县医院去治疗,从咱们炭山乡到县医院将近80公里,这80公里路呢,他要是坐公交车,坐公共车,一来回花20块钱,要是租车,一次要花120块钱,那如果咱们有相应的人员,技术人员,又有相应的设备,咱们把吃饭钱,住宿钱省掉,这140块钱就省下来了,在咱们这么落后的地方,140块钱能干许多许多事情。”
这里是宁夏固原地区的炭山乡,我们国家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百姓辛苦劳作一年往往只能解决温饱,年均收入只有1700多块,看一次大病却要花掉好几千,他们唯一的企盼是:不敢生病,不能生病。
在我国不少农村,都有这样一句话:“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抬”。面对高昂的药费和高贵的生命,2006年,宁夏推行医疗改革,用“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药品“三统一”模式,将当地药价几乎砍掉一半。
采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 刘天锡
“我们总降幅都达到的了37%,平均都在40%以上,就是宁夏的药招改革,应该说,如果和我们过去总的药品收入7个亿相比,可以说我们为宁夏的老百姓,通过统一招标药品改革,最后呢,拿回来了多少呢,3.5个亿,几乎一半。”
宁夏这一举措一年为当地600万百姓节约了3.5亿元,就在宁夏、江苏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5月,牵动全体中国人神经的医疗改革方案,历时两年,“千呼万唤始出来”。8500亿的财政投入让“增加政府投入”不再只是一句空话,“全民医保”也不再只是梦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养老、医疗和住房成为百姓之间谈论的永恒话题。
广州的朱千培、冯春娣夫妇,一家四口在这个阴暗狭小的房间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20平方米的空间是全家人每天生活的全部范围,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采访:广州市民 朱千培
“没想过啊,想都不敢想啊,一年都买不起一个平方,你算一算,不吃饭一年都买不起一个平方,除了学费、生活费,算一下,其他还有多少钱?”
20平米,狭小得甚至没有两个孩子学习玩耍的空间,在这张小黑板上写字画画成了孩子最常玩儿的游戏。而几乎每次,孩子画的都是同样的内容。
采访:朱千培女儿 燕燕
“燕燕,你画的是什么房子啊?”
“楼房。”
“为什么要画楼房呢?”
“因为现在我们住的是平房,长大以后我想住上楼房。”
1998年房改启动后,福利分房制度被颠覆,市场之手开始迅速发挥魔力。短短5年时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就增加了1倍,从1978年人均3.6平方米到现在的28平方米,中国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也创造了住宅奇迹。
然而居住需求欲望增强的同时是疯涨的房价。2003年,房地产业被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的支柱产业”,飞速进入“市场化”阶段。让人始料不及的是,cye.com.cn市场这个加速器不仅加速了经济增长成绩的凸显,也直接加速了问题的产生。
2005年10月,上海汤臣一品楼盘爆出每平方米11万元的高价,举国惊诧;紧接着北京也出现每平方米均价7万,总价至少3800万的楼盘;2007年,深圳爆出每平方米10万元的天价房,随后杭州西湖边的一套公寓创下每平方米12.2万元的历史记录;就连房价连续10年保持稳定的广州,2007年2月也跃升为全国房价涨幅榜第三名;2009年,一度冷静的房价再次升温,并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656个城市中仍有70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资金也少的可怜。以2003年为例,这一数字只有622亿元,仅占当年商品住宅投资总额的9%,之后这个比例连年下降,2007年前11个月,更是降到了4.5%。于是,搬着板凳,扛着帐篷,排队几天几夜只为等一个经济适用房的房号,成为房地产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