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再次发布关于做好霾天气预警工作的通知,针对霾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了修订,首次将反映空气质量的PM2.5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并列为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同日,中央气象台首次单独发布霾预警。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日益频繁的雾霾天气迫使PM2.5防治进展加速,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到PM2.5的监测队伍,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也逐渐展现。业内人士估计,环境在线监测和分析行业将率先受益,未来三年,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左右。
目前,我国现有的PM2.5监测设备市场中,进口设备占了约80%的份额,但由于基于中国本土环境的监测标准长期缺失,按照国外监测标准生产的进口设备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PM2.5监测设备赢得了时间,但外企的成熟技术依然是未来国内PM2.5设备市场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最新的消息显示,由环保部牵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作为技术支持、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河环保:300137.SH)作为项目带头人的研制适合我国环境情况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进入产品测试阶段,与此同时,相关的监测标准也在制定中。
急补标准空白
环保部推动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的目的是开发并产业化成套PM2.5监测仪,并制定相关指标和技术规范。
依据环保部2012年12月28日发布的数据,目前国内已经有74个城市、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点建成。自2013年1月1日起,这些城市都开始发布PM2.5监测信息。
然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地安装情况大部分都以自己的监测要求为准,其采样基准、采购、安装、调试、数据采集质控标准并没有统一,控制条件并未明文约束。“国家需要一套质控标准,来保证设备数据准确。”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通常来说,设备要做一年的比对测试才能确定适合当地的测试工作参数。在国外甚至有做2到3年的。”先河环保市场部部长杜新平表示。
“自2012年10月开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全国选了10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做测试。”杜新平称,这是为了“补课”。只不过,与以往发布推荐名录和对生产企业自愿送检的PM2.5监测仪器的比对测试不同,这次用来测试的仪器全部是国产。杜新平所称的这次测试是“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的一部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