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鸣看来,英达尔这类快配公司的出现,一是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快配市场的存在,“不少零售终端都在考虑怎样做到零库存,以便减少市场风险,加快资金周转。终端要一件药品和一盒药品的成本与风险不同,这其中蕴藏着进货与销售、成本与利润、时间与风险之间的矛盾,而快配公司的出现让矛盾得到了解决。如终端取药时,经过快配公司分解包装后多次送货,采购方的风险降到一盒药的水平,而成本却由快配公司承担了。”二是快配的商业模式直接迎合了国家政策发展的总方向,徐鸣是个擅于从政策中“悟”生意的人,他喜欢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从一开始就踩准中国医药流通改革的重要节拍,将采销对路的品种以较低价格、快速配送到终端手里,最终形成“工业→商业→零售终端”的商业价值链。
正是基于这种顺应时势的战略筹谋,英达尔针对药品零售散店、诊所、社区门诊和中小型医院进行点到点的配送,目前与广东、广西、海南的3000多家大客户及6000-7000家小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华南地区药品快配的领头羊。
“商业模式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营销模式,很难说哪种模式最好,只有哪种模式最适合你。因此,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永远适合你的营销策略,有的只是差异化的一地一策、甚至是一企业一策地去深耕细作市场。”徐鸣说道。不过,随着“工、商、店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步到终端”的快配模式还是在行业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
国内资深医药营销战略和管理专家徐东认为,作为一种特定业态的商业公司,快配模式也是医改后批发商业的基础与核心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商业收益率低,怎样利用快配地位排挤同地区快批商业,是在区域市场决胜的关键。
网络下沉,赢在农村
新医改下,市场终端发生格局变迁,一般诊疗将向社区和第三终端下沉,社区和农村基层市场快速发展,而城市医院的市场垄断地位将下降。在这种终端分化的基础上,医药商业企业将战略重心向农村基层医疗市场转移,才能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辽宁海城福缘堂药业一直将农村市场作为自己主要战略阵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成立于2005年的海城福缘堂药业,多年来一直将乡镇卫生院、农村诊所及三级以下市场的社会药店作为自己的终端客户,以海城为核心,网络覆盖辽宁大连、丹东、鞍山、铁岭以及吉林省部分地市,目前以年销3个亿、战略伙伴达3500多家(海城地区500-600多家、外围地区3000多家)的规模,成为东北地区颇有影响力的一家医药商业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