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茶叶产销大国,“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就是商业市场上中国茶业的世界地位。但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对中国茶叶大国的地位提出质疑:中国20个产茶省,8000万茶农,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2008年中国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业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整个茶业产值的2/3强。
品牌效应的缺乏,使中国茶叶大国的美名蒙尘———早在160年前,英国人从中国带走的是2万株茶苗、1.7万粒茶籽,以及8位中国工人,到今天,他们事实上篡夺了商业市场中的茶王地位。
三类商业模式优劣互现
据统计,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12家省级公司中,只有4家有商标。目前国内有7万多家茶叶厂,注册商标的仅有1000家。市场散乱,品牌企业稀缺——— 这就是当前中国茶业的现状。
品牌商业模式的严重滞后,不得不让品牌茶企以三种模式为主进行品牌扩张:第一类通过自建连锁零售终端,打造零售企业终端品牌,这类企业主要是吴裕泰、天福茗茶、张一元、元长厚等茶企。他们先建立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品牌零售终端,然后沿产业链延伸,在各主要产茶区建立茶叶生产基地。
第二类通过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销售,经营企业品牌,以某一单一知名茶叶种类为主。这类企业如竹叶青、安息铁观音集团等。
第三类则是与国际接轨拷贝立顿模式,主攻快消市场袋装茶的企业,终端销售以K A (大卖场)为主,如云南龙润、星愿(中国)等。
龙润和星愿是较早开发袋装茶的企业。立顿在袋装茶市场的一枝独秀,令他们意识到传统饮茶习惯已开始转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袋装茶成为发展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