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打破社交瓶颈的可能,不需要花费金钱,不需要特意花费时间,也没有地域的限制。以低成本来扩大社交的范围,这就是网络社交的意义所在。对于人类的社交生活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颠覆。
更多人的生活正在因此而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在网络上,而且早已经涉及到了现实生活,最简单的例子是各种各样社交群体的诞生。这些群体依托网络,或以地域而聚集,或以兴趣爱好而聚集,或以工作而聚集,因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走到一起,并且走下网络,从网上交流发展成为网下交流,从网上聚会发展成为现实中的聚会,有一个群体在现实中还有定期的聚会。很显然,网络社交的影响力决不止于网络,而是深刻地辐射着现实生活。
SNS的商业困境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网络社交中加强和旧雨新知的联系,认识更多自己想认识的人,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但对于社交网站来说,这一切都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社交网站追求的,永远只是利益而已。那么,SNS的商业前景真的就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吗?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所说,社交网络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无处不在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2003年,传媒巨子默多克以5.8亿美元买下Myspace,Myspace是最早的SNS网站之一,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社交网站之一。2007年,香港富豪李嘉诚也开始涉足SNS,2008年3月,李嘉诚证实向Facebook投资逾1亿美元。在国内,SNS的发展看起来也是风起云涌,开心网、校园网、人人网等诸多SNS网站竞逐市场,传统的各大门户网站也不甘寂寞,纷纷加入SNS的市场竞争之中,意图分一口蛋糕。但事实上,不管是已经做大的SNS网站,还是新加入的门户网站,虽然他们坐拥无数用户,有着庞大的影响力,但他们的盈利情况并不理想。
我们知道,网站的盈利途径无非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付费服务。付费服务暂且不说,SNS显然并不适合付费服务。剩下的只有广告,而现实则是,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不管是微软还是搜狐,在SNS的广告上基本都以败北告终。早有经济学家断言,SNS并不适合成为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