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了新闻传播的新纪元重要的新闻源。微博客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闻源通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信息流动模式, 微博客上的信息几乎每分钟都在更新, 改变了人们只能接收传统新闻媒体在突发新闻上一般所采取的插播快报作法。
微博客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高效性、便捷性满足了网民对于获取即时新闻的强烈需求。在国外, 丹佛飞机脱离跑道事件、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2008 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使用Twitter 竞选等一系列事件都引发了一阵阵的微博客热潮。在国内,2009 年12月19日21时02分台湾花莲海域发生地震, 台湾女孩萧姗姗于21:03 在新浪微博发布了“地震@@! 好强>。<”,成为全球描述这场地震的最早的文字。在萧姗姗在新浪微博按下“发布”键的11 分钟后, 天涯社区天涯杂谈才开始有人谈论此事, 而反应最快的专业媒体——中新网则要再往后推10分钟,即21:24 才出现第一条报道。
微博客能够发挥了广大网民的力量, 每一个微博客用户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现场记者, 利用便捷的发布工具迅速、及时地进行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创造了新的新闻形式。 微博客也开创了一个短新闻写作的时代。2009年9月4日, 原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的时候, 第一个“权威报道”并非来自传统媒体渠道, 而是来自李开复新浪微博客。当天上午11点17分, 李开复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面简单地更新了几个字“再见, 谷歌”。数分钟后,他接着辟谣称自己不会加入Idealab, 并发布自己将在下周公布所创办公司的具体信息。很快, 这些信息迅速遍及各大博客和新闻网站。
李开复的“再见, 谷歌”短短4个汉字所产生了巨大新闻效应。对受众来说, 对即时信息的需要先于对深度报道的需求, 因此对新闻的连续性和滚动性需求更高。由于无法容纳太多的新闻描述词, 反而让每个人都更容易能在这短短的信息中找到更多的新闻信号, 提要式的新闻更加精练, 又不失新闻价值。言简意赅的特性使人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之中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判断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信息。
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成, 促进媒介融合。传统媒体与微博客的媒介融合亦趋势不可阻挡, 传统媒体已在寻求与之融合的发展之道。
第一, 传统媒体看到了微博的力量, 纷纷将微博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 在微博客上提供内容链接, 发布新闻摘要, 促进发行量和销售, 提升影响力, 微博客成为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一条通路。而微博客用户也给予了这些传统媒体积极地回应,《纽约时报》在Twitter 上的官方网站已经有90 多万名关注者, 新浪头条新闻在新浪微博上的关注者也超过了40 万。在英国,134家一线杂志都开辟了 Twitter 账号。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微博客的媒介机构超过40 家, 涵盖了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介形式。《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始终占据着转发排行榜的位置, 在微博客上即扩大了传播效果, 又实现了与读者互动, 帮助传统媒体了解读者、倾听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