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任内,投资方的股权已经占到智联总股权的70%,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赵鹏在经营管理上与投资方有争议本身已经比较危险,其推行的新政策导致的人事危机更成为董事会辞掉他的导火索,最后投资人急于“摘桃”的心理使得他们在做出决定时不再犹豫。
投资方占据主导地位的股权结构在网络招聘行业并不少见。中华英才网在1999年和2001年两次融资,2004年年底,它又引入全球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的5000万美元投资,到2008年,Monster以1.74亿美元的现金买下了中华英才网剩余的55%股权。整个过程,投资人对于中华英才网的发展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华英才网的创始人张杰贤于2004年离开了他一手创立的中华英才网,没有能够“从一而终”,据他后来的讲述,也是与跟投资人的矛盾有关。与赵鹏悲剧类似的还有很多人。
不过当前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由于多数招聘网站在长时期内发展状况不佳,现在资本的热情已基本被耗尽,将来招聘网站已很难指望获得新的融资机会,因此,创新策略,扭亏为盈成为唯一的选择。
寻找明天
目前国内招聘网站存在的问题已经广为人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增加用户数量而不是以盈利为导向,大规模投入广告费用,导致支出过大,入不敷出;大打价格战,压缩了行业的盈利空间;缺少差异化,不仅商业模式相同,而且在主要的业务上也大同小异;招聘信息虚假或者过时,影响用户的求职体验;缺少技术创新,人才供求双方无法实现实时在线的沟通和了解等。
争夺用户确实是招聘网站发展的根本,但是如何争夺用户,当前招聘网站的做法并不明智。以投放广告为例,根据艾瑞咨询网络广告监测系统iAdTracker公布的Cye.com.cn数据,在08年第一季度,智联招聘广告投放量高达1925.7万,而中华英才网和前程无忧的广告投入也分别达到529.1万和246.6万。而2008年,智联招聘全年亏损1.7亿元,中华英才网更是出现了1.75亿元的亏损。智联称亏损为“战略性亏损”,可是从现在的情况看,亏损有了,战略没了。
电视或网络广告的作用在于提升知名度,而对于智联或者中华英才网,其主要的缺陷已经不在知名度上,而在于用户的忠诚度和网站的品牌美誉度。与其巨额投放广告费用,倒不如用这些钱开发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甚至尝试新的盈利模式。死打硬拼只能两败俱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