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推出人人招聘,表明在社交网站中完成的招聘,其质量更高,更能受到企业和求职者的认可。千橡互动集团战略合作副总裁沈博阳曾表示,人人招聘将开发更多功能鼓励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而互动不足正是招聘网站的缺点所在。因此,网络招聘的互动化和社区化,可以成为招聘网站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国内的招聘网站多数还停留在Web1.0时代,广播式的职位发布没有给用户与企业充分沟通的机会,也没有给求职者之间进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网站设计非常落伍。其实有些招聘网站,如hiall求职社区或者应届生求职网,都有专门用于求职者之间交流的BBS论坛,求职者在这里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得到解答。而求职者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可参考价值非常高。求职者在BBS上可以找到归属感,用户的忠诚度和网站的美誉度也就能随之而来。其实这些网站的技术并不繁琐,Web 2.0已经非常普及。为什么强大如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没有BBS?真的很让人迷惑。
在传统招聘网站中,求职者身份单一,功利性强,投递简历后即陷入等待状态。求职者无法确定自己的简历是否已经成功到达招聘人员的简历库,更别提了解招聘单位对自己简历的看法,以及对自己个人能力的判断。求职者的地位非常被动;而对于企业来讲,它们能获得的也只是用户用官方化的文字形成的一份简单的个人信息介绍,对于求职者的气质、心态等深层次信息难以有所把握。而在SNS平台下,个人用户的身份不再是单纯的求职者,而是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纽结,企业可以通过他人对求职者的看法或者求职者表露的其他信息获得进一步的判断。例如求职者所展示出来的个人文采、观点、特长等,甚至其社会关系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对话和沟通,了解所应聘企业的管理风格、待遇水平、发展前景等。这样就能使招聘的双方地位更加对等,交流也更为充分。打破了传统上以企业一方为中心的招聘模式,从而使人才供求两方的选择更加准确,使整个招聘过程更有效率,质量更高。
国外招聘网站在社区化方面有成功的案例。美国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近年来发展迅速,2003年成立后,目前其注册用户总数已突破7000万。该网站不是一个单纯的求职网站,但是却能起到实际的求职作用。求职者可以建立自己的账户,在主页上放上自己的简历。还可以和自己的同事以及同事的朋友或者陌生人建立关系。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网络上,用户可以得到非常宝贵的职业信息,同时也可以展示更多的个人信息。
例如,求职者还可以利用在LinkedIn上认识的朋友了解所应聘公司的企业背景,包括待遇、业绩、发展前景、公司的管理风格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还可以直接在LinkedIn上找到面试官,看到他的个人经历,诸如学校背景、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这些信息对于提升面试效果非常有帮助。LinkedIn还提供了LinkedIn Answers这一产品,求职者可以在这里提出各种问题,有人会答复。如果求职者在LinkedIn上的好友足够多,那么当企业在招聘雇员的时候,其被看到的机会就更大。因为在搜索结果中他排在前面。而且该网站的人群定位为商务人士,很多已经在职的人都会参与,包括世界500强的商业精英。这一点是国内招聘网站所缺乏的。
不过该网站的盈利模式与国内招聘网站截然不同,其收费的对象是个人,通过给用户提供获得职业信息的机会而向其收费,会员之间传递信息或者个人购买信用都要通过缴费来实现。这一模式是否适合中国还有待考证。但是通过社交化的方式实现个人求职,在提高求职质量和提升求职者的求职体验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国外还出现了依靠赞助商来维持自身运作的招聘网站,例如indeed网站。该网站通过为企业提供职位发布机会和为个人提供职位信息而聚拢人气,然后通过广告或者其他形式的推广活动来吸引赞助商的支持。相对于国内招聘网站,这可以被称之为“免费模式”。国内的招聘网站多是向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或者求职者个人收费,类似indeed这样的“免费模式”还比较少见。但是相对于LinkedIn单纯向个人收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更适合中国,其推广价值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