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商业模式→新闻
    


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产品经理时代


cye.com.cn 时间:2011-2-16 9:16:58 来源:商业价值 作者:成远 我来说两句

  2010年最佳技术创新产品:谷歌翻译

  获奖理由

  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的最大特点和功能是支持57种不同的语言,瞬间翻译字词、句子以及网页,继承谷歌一贯的优良传统,响应速度很快,完全免费,并且和谷歌许多其他服务无缝结合。

  谷歌翻译从2003年开始研发,借助了IBM公司4位科学家在1993年提出的基于统计的翻译模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谷歌翻译工具2009年11月以来的新版本开发,是由8位中国工程师主导,其中实时翻译、英语语音朗读功能、拼音显示功能和语音输入等功能均来自中国本地团队,最终上升为全球产品的通用功能。这点也很好地体现了谷歌的产品理念,比如语音朗读功能来自中国本土网民,转化为全球网民的功能;再比如一名中国工程师为谷歌翻译开发了一项特殊功能:在把外文翻成中文之后,还能显示出这些中文的汉语拼音,这就满足了大量外国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因为功能定义时转化了思维,一些本土用户的小需求最终转化成满足全球用户需求的大功能,这点尤其值得中国的产品经理们借鉴。

  谷歌翻译让全世界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沟通变得更加简单。它和谷歌的网页搜索、邮件、论坛、文件等各种互联网服务无缝结合,让翻译真正把世界各地的互联网信息打通。谷歌翻译在结合各种其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谷歌中国用户运营部经理程曦就说:“我曾经在摩洛哥旅行,我会说英语,我会说中文,到了那儿以后,那儿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文,看着路牌上的‘豆芽文’完全不懂。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点,我即使拿上一本字典,我也不知道怎么查。”这时移动设备的实时翻译就显得很有用。

  谷歌翻译未来的重点还是提高语言翻译的质量。与其他自动翻译工具类似,谷歌翻译亦有其自身功能局限,虽然用户可以通过其帮助大致理解外文书写的文章大意,但谷歌翻译服务无法提供准确的译文,也不能提供可用于出版的内容。例如它经常会不依据上下文来翻译词汇,而且会在翻译时不遵守语法规则,这是因为其机器翻译算法与传统的基于语法分析的算法不同,采用的是基于统计分析的算法。也许谷歌翻译的真正局限,根本在于搜索引擎现有技术的局限,可能在下一代社交网络上会出现更加接近人类语言的翻译引擎。

  当然,谷歌翻译作为一款产品还能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功能。例如:手机短信的实时翻译,更加真实的语句发音,更精准的图片翻译,甚至同声传译等功能。谷歌翻译将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得语言不再成为一个交流障碍。

  集合了统计与排序翻译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乃至OCR图像识别技术之后,如果谷歌翻译能在未来实现真正的高质量输出,就将直接在云计算辅助下催生出“翻译机”这样的产品,成为“语言革命”的奠基型产品。这一天或许并没有想像得那么遥远。据谷歌翻译的产品负责人透露,在以色列等国家,已经有工程师开始着手相关产品和应用场景的实现。

  李开复:互联网的产品精神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改变都有哪些?

  在今天日益重视自主创新的中国,谈创新其实已经不再是技术、科研、发明,然后产学研结合这些概念了。谈这些概念的很多人,完全忽视了一个问题,即一个产品构思的第一天就一定要融合技术、用户和商业模式三者,而每一个公司的每一个产品背后的灵魂人物──扮演着将三者融合角色的就是产品经理。所以我在谷歌时候,我的老板经常说一句话——“未来我退休了,我不知道继承人是谁,但是一定是一个产品经理”。

  互联网的产品跟过去的产品──软件时代、硬件时代的产品有什么差别?

  一个巨大的差别就是开发成本在过去5年内达到了一个历史新低。在5年或者是10年前,做一个产品,VC投资往往是上百万、几百万美元,但是现在10万美元、甚至几万美元就可以开始做一个新的产品。当然在创投是这样,大公司内部也是一样。

  开发成本为什么会达到历史新低呢?

  三个理由:1.开源软件;2.云计算平台,帮你节省了带宽和服务器的租赁;3.网络商店,让你的市场营销和售卖环节能够做得更顺、更快、更容易。当然还有支付等其他理由,都让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做出一个产品,所以这也代表了产品经理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产品经理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很多人误认为产品经理是define features,prioritize features (定义功能,排序功能优先级),把一个产品做出来,推出去——其实不是的。产品经理是overall and ongoing success of a product,就是推出这个产品,然后运营这个产品,其实运营往往要比推出更重要,而且是在整个产品周期里面。

  我归纳了9点来谈互联网的产品精神:

  第一,关注用户。真正把用户利益放在股东的利益或者公司利润之前。同时,用户的痛点一定可以成为产品的一个契机,比如我们看到用户的痛点,觉得手机的流量有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可以想我们是不是能够帮助用户减少流量,这个时候就可以有UC浏览器这样的产品。或者是有用户不理解某种状况被扣费,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手机安全的机会。关注用户是产品精神非常核心的一点。

  第二,数据导向。我们希望能够非常快地推出一个产品,能够去尝试,这个跟过去的产品理念不太一样。不是说要研发,一年两年然后做10个、20个功能,然后把产品推出去,而是要把一个非常简单的基础产品推出去,然后把它当作一个研究的基础,然后看用户怎么用这个产品,比如一半用户用A版,一半用户用B版。

  第三,快速迭代。Launch and iterate (发布并迭代),与之对应的有一个比喻:以前我们常说“ready,aim,shoot”,就是准备好了,瞄准,然后发射,但是实际上在互联网的微创新时代,更多的是“ready,shoot,aim”,准备好了,先发射,然后再调整,这里的aim不是说在瞄准,也就是说当你有一个靶的时候,先丢出来一个小测试飞盘,看看它要打到什么地方,然后往右偏差了,我再射再调整,所以变成了一个“迭代过程”。第一次射出去的时候也不能射得太歪,到底第一次发射要打得多准呢?有一个简单的概念叫做MVP——Minimally Valuable Product,就是这个产品是应该有价值的,但是是一个微小化的价值。价值低,但是低到还是有价值的程度,用户愿意用,可能不会特别爱它,不会建立感情,但是他会给你足够的轨迹,让你来知道怎么能把功能越做越好。

  还有两个特点:1.产品更新是超短周期,最好是每一周就能够更新一两个功能,这样让用户有一点期望值,说又变好了,又变好了,但是千万不要太贪心,努力来做3个月,然后更新5个功能。因为你如果那样做的话,第一个是你做实验的时候,这就不是一个control experiment,你换了5个功能变好了,但是到底是哪一个带来的呢?第二是东西太多了,用户其实并不见得能看清楚。2.产品团队是超小团队,但也能有非常大的动作,这些团队我认为能走得更远更快。这个也是应该是过去5年左右,我在全球不同的公司悟出来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向。

  第四,清晰定位。这里其实有好几个问题,比如有些太迷信用户的产品经理,在这个时候就会说我的产品要看用户了,要调查,要看数据,看用户要什么。但是当你在做一个新产品的时候,你不能这样没有信仰地去做一个产品,因为用户其实不知道一个新的产品是什么样子,他可以在颜色是用蓝的还是用红的、字体该用大的或者是小的、该放左边还是右边中帮助你做决定,但是你的产品是什么东西,不是什么,只有你知道,你心里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简单地说,你的产品解决了什么样的用户问题,你的切入点是什么,你的产品到底是什么,一句话讲清楚——讲不清楚的话,就表示你的定位其实并没有清楚。

  第五,重视细节。每一个产品经理一定要是一个骨灰级用户,他不但对自己的产品,而且对竞争对手的产品都要了如指掌。我相信苹果的PM们一定是深入研究了每一个用户,他整个工作流程,每个软件怎么切换过来的,他的学习成本怎么降到最低,产品的切换成本怎么降到最低等。

  我举一个植物大战僵尸的例子。你玩的时候注意到里面有主游戏,还有一些所谓的“迷你游戏”,是错开玩的。你会发现其实“迷你游戏”也很好玩,玩完了以后,你如果回头看,有多少植物多少僵尸都有印象,你怎么学了这么多的东西?从来没有看用户手册,怎么学到的?其实就是很聪明地把整个使用手册,在玩游戏的流程切入了那些“迷你游戏”,让你能够玩玩游戏学一点东西,一步步地让你对五六十种不同的植物都能够学会,但是不需要什么用户手册。产品的设计,有新意的设计,就是重视了细节。我觉得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应该把产品视为自己的孩子,别人批评了产品,每一个体验的问题,每一个速度问题,甚至0.01秒,你都要非常在乎,这个时候产品才能做到极致。

  第六,追求简约。我们往往会觉得有一些产品非常复杂,做技术的人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喜欢把复杂呈现在用户体验上,靠你们产品经理来把复杂的技术隐藏在非常简单的用户体验上。当我们做搜索引擎的时候,假如你是产品经理,有人跟你说:“我发现用户搜的词越长越准,你怎么能够诱导用户搜更长的词?”这个时候很多做技术的人就说,我们要用提示的方法、问答的方法,但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产品经理何必想那么复杂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搜索的框变大。所以我们往往不要想得太偏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是用户最喜欢的。

  第七,打破陈规。方向盘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做第一个车的人真的是用缰绳来做出一辆车。我们往往会被锁在过去的思维上。我们最近可能看很多Kik这类产品,它其实也很希望创新,它跟IM比起来、跟短信比起来,唯一一个比较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知道发出一个信息,对方读了没有,但是这一点带来不同的用户体验。当然它还有用你的通讯录,过去很多公司都可以做,但是没有做,它一旦做了以后就会发现,其病毒传播是非常成功的。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4页  1  2  3  4  5  6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2010金科创业行天下●创投沙龙 ·《创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挑战赛
·BTV《成长在北京》融资对接报名 ·人大明德女性硕士研修班
·YBC青年创业大讲堂将举行 ·3月25井冈山红色领军之道
·吉林通化3500亩用材林转让或合作 ·《中国教育机构名录》网上订购
·14日董进宇博士北京演讲 ·3月卓越领导力总裁训练营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