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整合领域。我们都不想看到太多的山寨产品,都希望看到更多的创新,但是到底什么是创新呢?实际上大部分很了不起的创新还是在整合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想法,很大的程度还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做的。
第九,洞悉未来。创新工场在15个月以前成立的时候,其实我们做了一些业界的战略分析和判断,比如说手机到什么样的价位才会成为引爆点?iPhone或者是其他产品会多快下降到这个价位?还有在移动互联网上,到底还有多少商机?今天我们投资的大概一半公司,都是基于我们认为今天的Android会很大程度让中国的手机价格下降这一认知。而在中国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产品的基础上会有很多的应用、价值和机会。产品经理融合了技术、 用户体验和商务这三个重要因素,其实在一个正确的大环境和战略方向上,你是很不容易走错的,只要把基本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了。如果你们希望成为CEO的话,除了前8个PM的职责做好之外,还要洞悉未来,多做很多努力。希望以后也能够看到在座的诸位越来越多地成为CEO。
(本文根据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i应用──2010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颁奖典礼上的演讲总结整理而成)
周鸿:怎样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一款成功的产品可能有运气的因素,但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必然是一次次挫败磨炼出来的,你必须要坚持“大我”,也必须要忘掉“小我”。
重视产品和回归产品,应该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个新起点。此前行业里谈融资、谈市值、谈战略的太多。我认为,那些都是浮云,产品才是商业成功的基础,因为所有的商业价值都是建立在用户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国互联网里能够有更多年轻的产品经理,有更多的企业以产品为核心、以用户为导向,中国互联网就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我相信,未来产品经理的行情应该看涨,产品经理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
怎样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琢磨的事。难在哪里?第一难的是在正确时间做正确的产品。我自认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就算做过一两个成功产品,但回头很认真、深刻地思考就发现,其实当时很多是运气,是恰好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你真的以为可以把它再重复一回,很难。就像许多网游公司,一款游戏成功可以上市,第二款却很难再成功。
第二难的是避免犯错。我反思过自己的很多错误,也跟很多人讲过,但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些错误会再犯。最近我一直在研究乔布斯,在做NEXT公司的时候,他都犯了很多错。比如最经常犯的就是想法太多。佛法里说,人是贪嗔痴,贪是每个人的本性。但什么时候乔布斯开始变得特别成功呢?是他上了年纪之后,他回到苹果做iPod的时候。他每年就做一款产品,这时的他可能不一定像年轻人反应那么快、思维那么锐利和有创造力,但这个进入中老年的乔布斯才是做得更加成功。
由此我更深刻地感觉到,怎样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是一个真的很难琢磨的事情。我想我就有两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即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大我”和“小我”,你可能要经历这两个过程,建立大我,放下小我,才能磨炼成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心中一定要有“大我”
刚才开复说产品经理未来是CEO,我觉得产品经理现在就是CEO。你是否记得《兄弟连》里面的连长叫什么?就叫CEO,并不一定只有大企业的主管才叫CEO。产品经理头衔不高,但是实际上是总经理,因为他要对这个产品负责,要经常去协调很多部门,推动很多不服他管的或者是不归他管的人和部门来配合他的工作。他需要跟美工、技术人员、测试打交道,他还要去了解用户的想法,跟市场谈,跟终端谈。有些时候上面说的首席执行官CEO,还有带有Chief Experience Officer——首席用户体验官的意思,要发布一个产品,产品定位是什么,他还要去看用户反馈。产品经理天然就是一个总经理的操心命。说实话,如果没有点自信心和雄心,恐怕一般人干不了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一定都要去创业,因为很多时候在资源不具备的情况下,有公司的平台会让产品更容易做到巨大价值。对产品经理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在于今天有多大的收入,也不是今天管了多少人,最重要的是你开始对一个产品负责,不是对老板,也不是对公司,只对产品。你要调动公司内外所有的资源做出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有100万人用,还是有1000万人用,还是有1亿人用,这就是产品经理的价值。创业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一个产品经理从负责产品的第一天起,就相当于开始创业了。
因此,产品经理首先要有自信,要有一种气势。因为做产品不仅是技术的事,他要学会跟很多人打交道,所以他的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我刚才说过了,产品经理头衔最低,干的事是公司最重要的,经常需要去协调和指挥那些跟自己并不相关、并不向自己报告的人,如果没有点儿自信心和雄心,恐怕一般人干不了。我还是方正集团一个很底层的产品经理的时候,别人都觉得周鸿祎这个人怎么看起来成天牛轰轰的,觉得胸怀世界,好像天天跟老板一样——那时候我觉得我就是老板,是自己的老板。
怎样放下“小我”
我觉得对产品经理最大的考验,就是把自己精神分裂成多重人格,把自己变成一个典型的用户,但是又不能把自己变成某一个用户。
刚才说产品经理要有一个“大我”,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学会放下“小我”──就是你要忘掉自己。产品经理是为用户做产品,但是包括我在内,最容易犯的错之一,就是做着做着就开始给自己做产品。很多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本来他们最有优势,因为懂技术,可以在跟技术人员沟通的时候更容易被理解,但是太多的技术人员做产品的时候,容易慢慢变成给自己做或者是给自己身边的同事做,但是并不是普通用户的习惯。
产品经理怎么能忘掉自己,又能体会用户的想法?他需要把自己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把自己变成一个典型的用户,但是又不能把自己变成某一个用户。这样说也许复杂了,举例说,我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用户,我相信客户端软件都难不倒我,但是我们公司的产品找我来用就出问题。因为我就是有这种习惯,也是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只要一用产品,我马上就会变成一个对电脑一窃不通、非常急躁的用户,点不了两下我就开始对它乱敲键盘,或者是开始去做一些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周鸿祎会做的事情,很多程序最后被弄成死机了。所以测试时,360的很多员工都害怕我用他的软件。但用户就是这么用的,用户没有耐心,不了解这么多沟沟坎坎,也不像你我是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用户没有时间听你来铺垫,因为他要的就是鼠标点两下就得到他需要得到的利益,不需要知道背后复杂的技术。
成为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过程,就是你抛弃小我的过程,你不要总是说“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而是真正想用户是怎么想的。你自己要能够模拟成一个用户。这当然很难,我是怎么磨炼的呢?其实刚开始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我做失败的产品很多,而且当年互联网不普及,做一个产品拿去卖给很多人,好不容易忽悠了客户一两百块钱,过两天客户打电话臭骂你一通,你就会有种强烈的挫败感。很多的挫败感使我一次一次地进入中国很基层的工厂、很普通的事业单位的电脑机房里,接触那些普通的电脑用户。一次又一次,我认为不可理喻的东西,他们觉得很重要;我觉得都不用解释的问题,他们觉得很复杂。但是用户给你钱,谁给你钱谁就是上帝,所以我这么一个高材生,我这么一个懂技术的优秀人才,我在那儿为了几百块钱而被他们狂骂,那没办法。被骂多了,后来我就开始明白这些事,原来我想的和用户想的不一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5页 1 2 3 4 5 6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