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影响
柳传志被称为天才谋略家。他认为自己的这种商业谋略很多来源于他在军校里学到的战争谋略。在联想有一句话,叫做“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这种精神和军人打仗时的精神非常相似。另外,他经常讲: “先慢跑几步,当确认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后,发现确实没问题,然后撒腿就跑”,这和军校里讲的“四快一慢”的战术原则相符合。
柳传志说他在军校的学习对他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战略上,比如:制定一个目标以后要坚决完成,不顾一切,且在作战以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另一个是战术上,要有所谓“四快一慢”的思想方法,反复勘察,不能随便行动。他把战争谋略引进到联想,对企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他还特别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如同军队里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求实进取,以人为本”是联想的根文化,联想一向非常注意领导班子的团结以及对员工的激励方式等等。在联想,他们总结的一条管理理念叫“管理三要素”,即“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其中“带队伍”里面有三点,第一点就是怎么让战士爱打仗,这里面包括了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文化激励等。
柳传志说:“这些都跟我在部队里面学到的东西是分不开的。”
一种改变
创办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和人的不断完善是同时进行的。柳传志他的脾气就是在联想里磨掉的。在企业创办之初,柳传志脾气比较大,公司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柳总有魄力,因为柳总有脾气。”他自己也承认当时火气过旺:“我原来的脾气是比较急,因为刚刚创办联想的时候,经常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压力比较大。另外一个原因是那时候采取的管理方式是指令式管理,就是领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公司越来越大,再加上我自己看到了脾气急躁会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公司里也确实有句形容我脾气大的顺口溜在流传,我听说以后,当时就感到很紧张,觉得我这样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大家会一层仿效一层。后来,我就努力改造自己,现在我自己觉得改造得还挺好,外面的人感觉也不错”。
柳传志说: “联想的成功跟我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首先我给自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就是坚决要把联想做成一个百年老店,并且坚定不移地向这个目标前进。接下来的是执行,在这方面我是非常重视的,打个比方就是‘船和桥’,如果过河是目标,就要想清楚是需要造桥,或者需要造船作为手段,这实际上就是执行方面的事情了。在我的性格当中,我非常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另外一点就是对文化本身的重视,如何在企业里形成一个好的一个氛围。这些都和形成联想企业风格有关。目前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等子公司,基本上都有这种风格。他们还有更高的目标,并且还有实现这个目标的执行能力,同时还有一个可靠的企业文化等等。当然,我也在企业中学习了很多别人的东西。”
产业报国
如今作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虽然退居二线,但作为其母公司联想控股的总裁,60岁的他依然满怀激情地进行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探索。
联想控股的愿景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产业内拥有领先的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联想近20年的发展,就是在走一条产业报国的路。比如在投资回报率方面,国家投了20万元,他们上交几十个亿,企业做强了,上交的税收多了,国家就可以用这些税收解决农村、教育等问题。在1993年,1994年外国企业大举进军中国的时候联想一举胜出,这也是联想给国家做的贡献。
联想很好地解决了股份制改造,接班人的问题等等,从某种意义上上都是联想产业报国所作出的社会贡献。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联想关注环境、农民、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根据国家的需要和自身情况进行投入和支持,比如非典、水灾、兴办教育、见义勇为等等。今年,联想成为奥运合作伙伴,这个计划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同时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柳传志说:“我们就是要把报国大旗高高举起,让我们的管理层,我们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这个旗下。当然,谈到产业报国、社会责任,我们要摆正企业和报国、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首先要有企业的发展,而且是安全发展,才谈得上社会责任和产业报国。”
别样生活
说起现在的生活,柳传志说他很满意,少了些往日的繁忙和疲惫,多了份自由。比起以前会有多一点的时间参加一些业内的活动,和媒体交谈。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看书,并且乐于向企业界推荐一些好书。如果时间允许,每天还会游游泳,锻炼身体。但主要精力仍然在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的工作上,他虽然从联想退休,但仍然日夜关注着联想这艘大船的航向。对于一个如此睿智与果敢的业界巨人,我们除了送去景仰的目光,还有无尽的祝福。柳总,会越走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