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的力量
对于许多新浪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向现任CEO“老查”汇报工作是个“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他喜欢刨根问底,更在于他对数字的掌控力极强,许多数据都能脱口而出,甚至细微到某个频道在某个时间段的流量数据,他都能准确不误的说出。
与王志东、汪延等前几任CEO相比,曹国伟少了一些激情和理想化的色彩,更加强调理性和数字化的管理。而曹国伟本人对数字就非常敏感,在公司运营上更是不断强化数字化管理。
“用数字说话是一个公司管理成熟度和好习惯培养的结果”,曹国伟对数字化管理的理解与执着,显然与他在美国硅谷工作多年,又是学财务出身有关,而这无形之中建立了他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
2001年4月新浪登陆纳斯达克正是网络泡沫破灭的时期,上市第一周纳斯达克就下跌了700点,到2001年底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全部退出新浪。2002年下半年,由于无线业务与广告的回升,一些境外机构投资者重新开始关注新浪,著名的老虎基金就是在那时投资新浪的。
“因为时差问题,那时候全部都是在半夜与投资者交流,而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理解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解释无线业务是很难的”。在硅谷的工作、生活经验,让曹国伟很容易在观念、想法、立场等方面与境外投资者进行无缝交流,这不仅仅是外语好就能做到的事情。
特别是茅道林离职之后,投资者关系方面的工作就全部由曹国伟负责。
最让投资者青睐的还是曹国伟在新浪无线方面进行的两次收购。2003年1月新浪成功收购讯龙,这次收购被认为是互联网界最为成功的收购案例,讯龙当年贡献的利润就超过了收购价格,而2004年初新浪的股价甚至一度突破40美元。
曹国伟认为收购的时机非常重要,虽然第二次收购比第一次收购在谈判技巧、合约签定等方面更为成熟,但总体效果却并不如第一次收购效益更大。2003年底,正是中国无线市场最火爆的时候,12月底收购网兴的所有细节都已经谈妥,甚至律师都已经过来等待签约,但此时的曹国伟却犹豫了。
“那个时候已经感觉到无线市场可能会发生调整,所以新浪把那个合约闲置了半个月的时间”。曹国伟介绍说,此后他去香港路过深圳,网兴创始人之一的王滨(现任新浪资深副总裁)赶到深圳机场,与他会面,提出风险共担,继续商讨收购的可能性。
曹国伟回忆说,由于已经达到共识,只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两个人就设置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结构,不但收购价格大大压了下来,在风险控制上对新浪也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保障。更让曹国伟没有想到的是,收购网兴的结构,已经在业界成为收购SP案例的一个范本,此后的许多SP收购案,都以此为范本。
在SP上的两次收购奠定了新浪一段时间内的霸主地位,让投资者看到作为收购高手一面的曹国伟;而新浪在广告收入上继续攀升,让人们看到一个稳健、务实的曹国伟。但更多的投资者可能还是会期待他能够创造出新的惊喜,毕竟新浪的账户还拥有高达3.8亿美元可供收购的资本,“收购是需要机会的” 曹国伟说。
“毒丸计划”中的曹国伟
“经过、看过与实际做过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曹国伟在美国硅谷见识了很多“疯狂”的事情。但在新浪,他作为主要参与者,经历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其中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毒丸计划”。
“那是非常错综复杂的一个星期,很多事情都很有戏剧性。” 曹国伟说,同外界所描述的盛大突袭新浪的故事不同,对数字极为敏感的曹国伟事先已经猜到事情的发生。“因为我们的交易量从来没有那么大过。我们一共才5000多万股,交易量达到4400多万股,真正换手2000多万。当时我就觉得陈天桥同志可能在行动了。”2005年2月8日,就在盛大大举买入新浪股票的当天,曹国伟正飞赴澳大利亚开始自己的春节假期。
在到达悉尼的第三天,曹国伟接到陈天桥的电话被正式告知盛大收购新浪股票一事。“那时候没有吃惊,第一反应就是必须采取对公司有益的行动。”盛大于2月18日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收购备案的时候,新浪手中已经准备好了“毒丸计划”。
很多人都觉得新浪三天之后才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毒丸计划”,行动过于缓慢,甚至由此推断新浪内部有激烈的斗争。“实际上2月19日和20日是周末没有交易,2月21日是美国总统日,同样没有交易。直到2月22日才是盛大提交备案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我们总不可能在盛大提交备案之前就提交毒丸计划。” 曹国伟解释说。
在曹看来毒丸只是阻止盛大继续购买新浪股票,是董事会和管理者在当时位置上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不是表示什么倾向性。“人家已经冲到你家的院子里。我们是可以谈判,但问题是站在院子里谈还是在屋子里。如果他再进一步拿到30%的股份,我们就没有对等谈判的权利,毒丸就是争取对等的权利。”
2月19日,曹国伟回到北京开始准备与盛大的谈判。“盛大的收购意味着新浪有一个做交易的机会,作为董事会和管理层,必须认真考虑这个机会做出选择。”此后的一周内,曹国伟每天都会出现在中国大饭店、国际俱乐部和东方君悦酒店等北京最豪华的酒店,会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律师团。
在习惯以财务角度看问题的曹国伟看来,盛大当初在短期内大举购买新浪股票并无太多复杂的逻辑。“很简单的道理,新浪当时的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了。盛大当时收购新浪股票是非常安全的,即使不能与新浪有战略方面的合作,盛大在财务上亦是稳赚不赔。”
此后的三个月,曹国伟主要的事情几乎都是在与盛大谈判。“双方实际上在对等基础上做了一个很理性的较长时间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是如果要合并公司,双方的相对价值该如何体现。当时盛大股价正处在高峰位置,而新浪股价则在低谷。在技术上和操作上有很多难度 ,我们经过很认真的谈判,但最后还是很难操作。”
盛大对新浪的股票收购让曹国伟经历了一次“值得回味”的经历。“这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公司对另一个亚洲公司进行‘没有想到的’收购。无论对法律界还是投资银行界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