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投人
从湖南大学外语系到英语教师,从社科院新闻系研究生到新华社记者,从赴美留学到如今的风险投资家,熊晓鸽这一路可谓是拐点重重,但是他总能适时放弃,适时转身,而干得时间最长,也最令他感兴趣的便是风险投资。
更幸运的是,将他带入这扇门的不是别人,正是IDG董事长麦戈文,“如果没有麦先生,我不知道现在会从事什么行业。”那还是他当记者的时候,因荣毅仁到美国访问,熊晓鸽有幸成为荣毅仁和麦戈文先生之间的翻译,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而在记者工作其间,他也结识了不少风险投资商,对于行业脉络有着很深的认识,再加上好友的“怂恿”,他终于给麦戈文先生写了封信,就这样,1991年,熊晓鸽告别了新闻生涯,来到了IDG,开始了全新的挑战。
随后,1993年,代表IDG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1998年,又代表IDG集团策划与中国科技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承诺在7年内向中国的技术产业提供10亿美元的创业基金……
一步一步,熊晓鸽已经深深爱上了风险投资,“你永远需要学习下一个市场、机会和团队”,带着饥渴的思想,熊晓鸽在IDG一干就是18年,其间,吸引他的应该不仅仅是工作的意义,更是“赶上了IT和互联网的时代,同时拥有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搜狐、腾讯、百度、3721、携程、当当网上书店、易趣、携程、慧聪国际、金融界等一批企业,纷纷被熊晓鸽点中,在他看来,“风投在互联网领域永远都能找到机会,毕竟中国是网民最多的国家。”
所以,对于互联网,他仍旧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激情。简单来看,美国2.1亿人的互联网用户占据美国总人口71%,而中国4亿人左右的互联网人数仅占Cye.com.cn中国人口的30%左右,其发展空间可见一般。同时,中移动的手机用户在7亿人左右,已经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两倍多,试想一下,一个公司的用户数就能超过美国总人口的两倍,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蛋糕能不大吗?
除了互联网之外,诸如如家快捷酒店、汉庭快捷酒店等消费升级类企业,他也参与了第一轮融资,在熊晓鸽的世界里,投资更重要的是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