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上板门槛保持不变
市场关注的上板门槛问题,并没有随着创业板IPO办法的最终公布而做出修改。证监会规定的创业板上板门槛仍然有两项业绩指标:第一种是公司最近2年连续盈利,两年的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且持续增长;或者也可以采取第二种指标,即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此外,创业板IPO办法尚需遵循《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新股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股本总额不应少于3000万元等。因此创业板IPO管理办法也要求创业板公司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发行后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且公司持续经营3年以上。
创业板上板门槛为什么这么高?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欧阳泽华两会期间曾予以说明。他指出,市场在看创业板门槛时,应首先看创业板定位。他指出初始、成长、成熟三个阶段,那么主板市场是为成熟公司服务的,而创业板定位于成长阶段后期的企业。这就决定了其财务等各方面的门槛较高。
在英国等地,创业板市场的门槛非常低,采取有指定的保荐人负责即可,欧阳泽华说,这是由于当地上市公司资源非常少。
由证监会独立部门审核
此前市场一度呼吁将创业板的审核权限下放到交易所层面,但昨日公布的创业板IPO管理办法明确,创业板的发行审核权力仍属于证监会。
证监会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考虑到创业企业规模小、风险大、创新特点强,在发行审核委员会设置上,专门设置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在证监会相关职能部门Cye.com.cn初审的基础上审核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创业板发审委人数较主板发审委适当增加,并加大行业专家委员的比例,委员与主板发审委委员、并购重组委委员不互相兼任。
这些将在随后修订的《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中得到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