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企业家》 文/林嘉澍
闲话中的商机
超床、吃早餐、回复电子邮件、Twitter,以上是伊万·威廉姆斯每天早晨七点半睁开眼睛之后必做的头四件事情。诸事完毕,从10点15分走入办公室,直到晚8点,这个内向的35岁创业者只有一件事要做:让Twitter像吃早餐、写邮件一样高度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在了解Twitter是什么之前,你首先应该知道的,是它已经成为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以来最热门的网站。虽然它目前只有不足10万用户(与Myspace超过一亿的用户数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且其用户增长、收入、利润等数据并未对外公开,但这丝毫无碍于今年3月以来,它迅速窜升为全球网络业被讨论最多的网络新星。
Twitter是什么?严谨言之,它只解决一个问题:让每个人随时记录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仅就模式而言,它算不上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产品:用户们通过电脑或手机在上面发布短于140个字符的信息,并结成用户之间的沟通网络——这不过是手机短信的网络版本,或者精简的博客。但就是这样个“把鸡蛋立在桌子上”式的创新,改变着人们在网络上表达的习惯,或者人们日常表达的思维惯性。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绝大多数人的交流是定向的、点对点的,直到1999年博客形式的兴起,普通人也获得了话语权,任何人都可以就自己所看重的事情向全世界发表观点。Myspace和YouTube则在表达与信息分享的基础上,让意见表达,而不是地缘,工作或社会阶层成为人与人结成关联能推动力。随后的播客,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和YouTube则让声音、图像、视频等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网络上。
到此为止,博客以来的所有这些表达方式仍是节制的,或者说,受限于网络与物理世界的隔膜与表达的成本,人们只能用阶段性总结的方式完成表达。但Twitter让交流恢复了更日常的方式:正如其英文名称可以被翻译成嘀咕、念叨,它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做的,就琐碎事件发表零散看法。虽然它算不上一种技术革新,但确实推动了对于互联网的理解的深化:它提升了网络表达的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