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它契合何种市场需求,那就是大量网络用户的信息处理越来越碎片化:长期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订阅大量博客和即时检阅新闻的信息接受习惯,让人们也有更强的表达欲望。但与10余年前就已兴起的即时通讯产品不同,Twitter多迈出几步:首先,它让只言片语可以被长期存储下来;其次,人和人可以因为这种闲言碎语结成网络;最后一点则是,它与手机形成了更紧密的关联。
事实上,在问世后的第年内,Twitter始终不温不火。但它在今年3月找到了行销自己的最佳方法:在德州奥斯丁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Twitter在会场显眼处放置了两台51英寸的等离子电视,随时显示关于此次音乐节的最新Twitter留言。以此为引爆点,几乎1/5的与会者都在手机上使用Twitter,而随着约翰。爱德华兹开始在Twitter上絮叨,Twitter的知名度再上一级台阶。
现在,包括著名风险投资者弗莱德·威尔逊,以及一系列网络公司创始人:Del.icio.us的约舒亚·沙科特,Digg的凯文·罗斯和Weblog Inc的杰森·卡拉卡尼斯等人都使用Twitter随时汇报自己的行踪。
而让Twitter展示出作为一种重要媒体的可能性的,是2007年4月13日墨西哥城发生地震时,Twitter的用户早于任何一家媒体,率先向世界发出了这则新闻。
这家小网站令业内人士的另一个兴奋之处在于,它的盈利模式是那样的显而易见:只要做好网站与手机的互通技术,那些惯于使用短信的用户就将为Twitter创造丰厚收入。这也必将导致中国市场上出现大批Twitter的模仿者。
当然,Twitter的流行也带来了另一种担忧:每个人的表达越发缺乏节制。获取的信息也更零散——我们将进一步被淹没于无特殊意义的信息烟尘之中。
从Bloggler到Twitter
对于Twitter的诞生,另一个值得留意的话题是:其控股公司Oblvlous的创始人、CEO伊万·威廉姆斯,还曾创建过博客托管服务Blogger.com和播客内容订阅服务Odeo.com。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伊万·威廉姆斯为我们的世界推出了博客。通常而言,电脑工程师木讷而疏于与人交流,他为何能连续创办三家以帮助普通人表达自己为目的的技术公司。
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威廉姆斯说自己是个“内向,但不羞于与人交谈”的人,如果说他的性格跟这系列创新有何关系,那就是自己始终“独立且有创造力”,这让他在很早时就成为了一个创业者,而这种独立性格让他反对规范的体制,倾向于个人意见的独立表达,这就是他热衷于此的原因。
而Blogger和Odeo两家公司的命运转折,正在成为今日互联网创业者的必读案例:前者在创立时默默无闻,一度濒临破产,在创立四年时被Google收购,至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之一;后者在聚光灯下高调诞生,资金实力雄厚,可惜长期门可罗雀,继而淡出媒体和公众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