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视镜里,十年是短短的一瞬,但对带着形形色色高科技高成长诱人标签、不惜一切代价冲击创业板的企业,十年历程无异于一段异常漫长、沉重而饱含沧桑的长征。
回首过去十年,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沉甸甸的、以创业板创设为主题的历史画卷,拂去尘封的历史尘埃之后,那些鲜活的历史样本,警示创业风险投资该如何走好未来之路。
创投机构兴衰
十年前筹备开设创业板市场的决策,原本为中国政府为推动国家科技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点燃的一团圣火,在烛照了中国未来发展之路的同时,不经意间激发市场对财富创造的狂热和贪婪。
1998年12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也要求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一夜之间深圳创投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创业板第一波次创投热潮汹涌澎湃。
国家计委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宋立博士于2002年编撰的《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显示,1999年新增创业投资机构40家,存量接近100家,增长率高达68.80%;2000年新增创投机构102家,存量猛增至201家,增长率高达103.03%,比1999年翻了一番还多。速度堪称空前。
2000年——深圳创投公会成立的当年,有近50家创投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入会,而到了2001年,深圳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90多家。
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自2002年开始, 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了低谷和冰封期,由于创业板推出被无限期延后,整个行业中投资的案子少之又少,很多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或转型主业,改做股票、房地产等业务。
曾经位列五家深圳创投公会副会长级单位之一的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本轮大浪淘沙的浪潮中沉没。该公司于2000年6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35亿元,由东北高速、招商证券、深圳市东大投资、上海港机和西安交大开元等共同投资兴办,这家公司曾于当年9月与深圳创投共同投资新中大软件公司121万美元而名噪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