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在经历了去年的泡沫破裂之后,投资人会相对理性的思考何时以及如何投资这个未来最有潜力的新能源。
在太阳能和风电领域,智基投资了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益通光能公司、薄膜太阳能玻璃材料及工程服务商珠海兴业、风力发电机铸件生产商桥联、风力发电机叶片商华风风电和节能管理外包服务商惠德等6家企业,其中2家已经上市退出。而联想投资则投资了一家太阳能电池片和电池组件提供商林洋新能源、一家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组制造商先进太阳能公司,其中林洋新能源已经成功上市。
这两家VC都没有在生物质能上重点关注——事实上几乎所有VC都不看好生物质能在中国的发展,原因一是因为“国家不太重视”,二是生物质能的技术尚处在初级阶段,三是在中国无法实现大规模经营。“它分布比较散,受地域限制采集和运输成本比较高,无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不管是发电上网还是制造燃油都比较困难。”智基创投合伙人史煜说。
联想投资执行董事王俊峰介绍,生物质发电曾经火过一段时间,但真正发电时机器“就像一个巨兽”一样,每天要“吃掉”数百吨秸秆或其他作物,导致当地秸秆价格猛涨,还供应不上,“秸秆不可能从河北拉到河南,有供应半径问题”。
差异化
选定大方向之后,VC一般如何在行业中搜寻自己的目标企业呢?答案是“差异化”。
前些年,智基创投和联想投资都没有去追逐两个“VC扎堆”的太阳能项目——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LDK,智基是因为早年在台湾已经投资过做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的益通光能,“一般不同时投一个行业中的同类公司,以免风险太集中”;联想投资则是因为价钱不合适。有意思的是,两家都有意识的选择了另辟蹊径的策略:选择太阳能行业中的其他机会。
智基2005年1月投资台湾益通光能,并成功上市退出之后,开始从太阳能电池往上下游延伸。“我们已经投了一个益通光能,因此想在垂直产业链上有一些布局,我们判断太阳能应用会起来。”陈友忠说。沿着产业链往上端走,“垂直产业链”上的机会包括节电技术,智基挑中能源管理技术服务商惠德,惠德的软件能帮助客户节约5%的电能消耗;向下游应用走,智基又投资了一个车顶太阳能项目,2007年,智基发现并投资了面向公共建筑(如机场、火车站)的玻璃幕墙做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珠海兴业,兴业在技术上的一个优势是可以不依赖电网作独立电源,规避了入电网难的风险。2009年1月,兴业在香港上市,其产品已用于沙漠化的治理或海岛独立电源,这类地区都是传统电网无法到达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