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结构化设计对于管理人而言,就是涨的时候赚得更多,跌的时候也跌得更惨。“这个杠杆在2007年时让老赵挣了大钱,现在却成了他的巨大包袱。”
在信托产品契约中会事先约定一个警戒线和一个止损线,如果达到警戒线,就要提示优先受益人;如果达到止损线,就意味着一般受益人投入的资金已经接近无法保证优先受益人的本金安全,信托产品需要卖掉所有股票,被迫清盘。
这只产品2010年年初时,规模达到2.2亿元。不过,今年以来老赵的净值已经累积下跌15%,如果按照2.2亿元的规模测算,这3300万元的亏损要算在老赵头上。更关键的问题是,15%的下跌已经逼近当时合约规定的20%止损线。一旦突破止损线,老赵就得另外拿出钱来补足亏损额,维持产品净值。否则,最终结果就是被迫清盘。
业绩压力如同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让老赵透不过气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投资公司最大的资产是研究人才,以行业平均水平而言,养一个水平不错的Cye.com.cn研究员,年薪要出到30万元,业内较有名的上海从容投资、尚雅投资拥有的研究人员都在16人左右。仅这方面的成本至少就需要近500万元。产品业绩不好,公司就没有收入,自然养不起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落实到投资上肯定吃亏。如果再算上办公室等运营成本,老赵的难处就更大。
还有多少个“老赵”
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格局如今在私募领域显得尤为明显。成功者如石波、吕俊、罗伟广,产品越发越多,资产规模越做越大,而像老赵这样的非成功者同样比比皆是。
根据wind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304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自己的阳光私募产品,其中江晖的北京星石投资、李华伦的上海朱雀、田荣华的深圳武当资产、吕俊的上海从容投资的产品数量早已超过15只。而像老赵这样至今只有1只产品的公司竟然高达195家。事实上,只有60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数超过3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