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白热化竞争还在继续,不少成功的基金经理还在源源不断地投身私募大潮。2010年,博时基金常务副总裁李全和中欧基金副总经理陈鹏相继离职,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孙建一也准备筹建自己的私募基金。除了公募基金经理,券商、险资资金管理人士同样纷纷“下海”。
“老赵的问题是第一炮没打响,”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私募的大潮中,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树立自己的投资品牌。“老赵第一年的投资收益就不太理想,再想发新产品很难。”
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罗伟广所在的广东新价值投资2007年8月才成立,至今不过3年,却已经发了12只信托产品,但这样的例子在私募圈里实在是凤毛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