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的车已开了5年,有人出100万元买。卖了很正常,不卖才叫怪!
1.高价不胜寒
孟子说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其中“富贵”两字最难抵挡。所以说暴富是对创业精神的巨大挑战。
以此来看创业板。截至11月1日,134家创业板新贵,造就了92位身家超过10亿的富翁和另外400多名亿万富翁,人均持股市值5亿多元。他们的企业一年的经营额还到不了5亿元,作为高管能拿到的年薪不过几十万元。现在手中的股票市值这么高,要踏踏实实地用业绩来实现,还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何不一套了之?
他们为什么在业绩平平的情况下,却能让市值一飞冲天呢?取决于两点:高发行价和高交易价。
2009年10月30日,28家创业板公司以高于55倍的平均市盈率集体亮相,引起一片惊呼。这么高的发行价并没有吓退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超额认购倍率达到125倍(中签率0.8%)。第二批发行的9家企业市盈率更上一层楼,超过57倍。进入2010年,高价发行愈演愈烈,截至10月27日,134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69.23倍,远高于中小板的52倍和主板的35倍。
高价发行不仅加大了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更直接影响到“上游”。风投本来是专业门槛极高,风险相当大的“冷门行当”。与之相比,为企业公开上市做保荐人不过是“熟练工种”。一般风投会以3~5倍的市盈率参股“创业板种子公司”,很少会有超过10倍的市盈率。如今创业板发行市盈率超过60倍,各路资金蜂拥而至,被投资企业要价飙升到20倍以上。以如此高市盈率进入的风投,必然急功近利,希望被投资企业尽快包装上市,解禁、套现的日子早一天到来。
高价交易是高价发行的延伸,目前创业板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而沪、深两市主板平均市盈率分别在20倍和30倍的水平。在首批解禁的27家公司中,大禹节水、吉峰农机、华谊兄弟等5家公司的市盈率均已过百倍,市盈率最低的特锐德也超过50倍。按10月27日收盘股价计算,134家创业板公司总市值已近6000亿元。排名第一的乐普医疗市值超过200亿元,跃入A股市值总排行榜前200位。
高价发行、高价交易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量不足。筹备十年才推出的创业板,一年只批了130多家,计划募集资金330亿元。对于日成交额几千亿元的资本市场来说太小。而中国人的炒新习惯、机构不负责的鼓噪和创业板小盘、高送转的诱惑都是重要因素。让二级市场价格从不适当的高位跌下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业绩一场空
对于股市来说,高价不可怕,怕的是没用业绩支撑的空中楼阁。作为投资机构和高管,如果高股价真的能反映好业绩,那就是一只大牛股,他们怎么会舍得抛呢?他们可是最知道企业资质的。但创业板里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却一抓一大把。
创业板高价发行之初,有评论说“如果业绩保持50%的高增长,50倍市盈率一年后就变成30多倍,两年后就变成20多倍!”业绩高增长神话一度成了创业板高股价的有力支撑。Wind数据显示,105只拥有可比数据的创业板个股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净利增幅为30.2%,远低于中小板的57.7%,也低于主板37.5%的增速。还有22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业绩呈现负增长,有12家降幅超过20%,其中宝德股份降幅竟达82%(西部证券保荐)。到了今年10月三季报陆续推出,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还不到30%,远远落后于中小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居然有7家公司业绩同比下滑,令人大跌眼镜。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高增长,而是哪些公司可能面临退市。坊间流传的“准退市名单”已有超过十位成员。除“现脸王”宝德股份外,还有华平股份(利润下降76.6%)、南都电源(利润下降69.79%)、朗科科技(创始人邓国顺已辞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网宿科技等。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