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创投什么最重要?
要有想象力支持那些“疯狂想法”
记者:能和我们说说,您是如何进入创投这个行业的吗?
朱璘:这真的是一种机缘巧合。2003年我从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后,和身边的其他同学一样面临求职的难题和选择,虽然那时我已经拿到了几家大型IT公司的offer,但在内心里,我认为枯燥而死板的程序员生涯并不是我想要的职业。
就在犹豫的时候,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戈壁投资的招聘计划。那时,戈壁投资刚刚在上海成立,社会上对创投、风投也还不像现在这么了解。做了一番“功课”后,我知道了在美国的硅谷,像微软、IBM之类大公司的背后,其实都有创投的支持,才获得了如此快速的成长,而创投又在这股科技进步的浪潮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所以我判断这个行业应该大有可为。再加上戈壁主要投资高科技、数字媒体和互联网行业企业,正好可以结合我的专业。虽然当时公司还没有完成募资,待遇并不高,但我还是放弃了收入更高的其他offer,一脚踏进了创投行业。
但说实话,在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有个阶段,我也曾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那时正是2003年的非典时期,刚成立的戈壁投资还处于募集资金的阶段,原本正在和美国的几家大企业、财团商洽,突然而来的非典使他们对亚洲面孔特别敏感。可想而知,当时连募资都几乎没办法开展下去,业务停滞,只能眼睁睁地错过一个谈了很久的好项目。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低迷期,经过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破灭,2003年恰恰是第二波投资互联网公司的好时机,正所谓“剩者为王”,而且那时的投资估值真可以称得上是遍地黄金。
记者:从事创投,对您个人的思维方式或性格带来了哪些改变?
朱璘:八年的创投经历,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要有想像力、有开放的心态,never say never,我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对于任何一个项目,都要保有最大的想像力,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形成一个框框,带着主观色彩去评判,轻易地否定。
比如在分众传媒为大家所知之前,在电梯口放个显示屏播放广告,这样的想法听上去是有点不靠谱,但做创投的一定要有想像力。很多时候,考验的是投资人有没有想像力去支持创业者那个疯狂的想法。我真心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带着充满创意的“疯狂计划”来打动我。
记者:对企业而言,那些投资于早期创业企业的天使投资和VC,以及那些中后期才介入的PE,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朱璘:戈壁投资就属于在创业企业早期就投资的创投,我们投资的26个项目,都是参与首轮募资。因为投得早,未来的不确定性也相对要大一些,但我们不仅是给创业企业带去资金,更会依托我们出资人中一些著名高科技企业的技术背景、管理经验,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瓶颈或提高管理能力,应该说早期的天使投资和VC是伴随企业成长的人。
而当企业发展到中后期,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才介入的PE,其作用有点像价值搬运工,他的目的是将企业从产业市场带到资本市场,通过各种退出渠道,尽快实现收益,但其本身并不创造多大的价值。
有个比较贴切的比喻,天使投资和VC做的是电影拍摄的工作一开始只能靠想像,虽然并不能保证成品一定能达到想像的效果,但每一步都是创造的过程;而中后期的PE,就像后期剪辑通过润色包装来突出其特点,并使之尽快上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