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联信的客户门槛原来并没有这么低。2011年上半年,随着中概股海外做空进入大规模猎杀季,市场质疑做空者发布虚假报告猎取巨额利润,青岛联信开始谨防日趋紧张的市场形势对其带来不利影响,逐步收缩业务范围、审核客户资质。
“青岛联信原来卖企业征信报告,一份报告的价格根据公司规模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由自己的分析员根据已有资料炮制而成,中概股大面积出事之后,他们现在只卖工商资料,最多两千元就可以买一份。”一位青岛联信的客户告诉记者。
该青岛联信的客户还告诉记者,目前,青岛联信原则上不卖资料给中介机构,只直接卖给对冲基金,并提高了给浑水提供服务的要求。“但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对冲基金才是幕后指使者。”
一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对记者表示,在做空领域,国内类似青岛联信这样的资料提供商,“估计有上千家”,著名的公司还包括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圆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中商商业征信有限公司(CIB)、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北京汇诚征信有限公司等。
虽然这些公司位于内地,但在为做空者提供服务时,基本上以香港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以尽量避免法律责任。上述青岛联信客户告诉记者,青岛联信的交易记录显示的就是香港公司。
漏洞
青岛联信们的工商资料从何而来?为做空者提供了哪些便利?
事实上,在国内获取企业工商档案并不像国外那样难。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七条第三款,“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
各地的实际操作情况又有所不同。例如,在上海,执业律师在工商局能查到公司提交上去的所有资料;在北京能查询到公司的基本财务情况,但无法看到公司的审计报告;有些地区仅能查到公司的基本信息。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某些咨询、调研机构与各地工商部门及内部人士建立多种形式的“长期互惠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可以获得任何一家公司所有的工商档案。
而在香港和美国纽约,公众可以支付一定费用查询到公司的基本资料,但无法获得公司股东个人信息以及有限公司财务信息。
另外,对上市公司而言,定期公布的合并财务报表一般不涵盖子公司的详细数据。但国内企业的子公司经营情况同样可以通过工商调查的方式获得,国外则不可以。例如,华为在国内的各级子公司的工商资料可以通过一定渠道收集,但无法获取华为的竞争对手思科公司的子公司资料。
国内外工商档案的管理政策差别,为海外做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做空机构调取目标公司的工商档案和年检资料后,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指证中概股造假。比如,借助中国和美国不同的法律制度,给市场上造成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与其子公司之间财务情况“严重不符”的印象。
这样的手段发生在希尔威子公司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Henan Found)身上,该公司按照国内标准上报工商财务数据,但匿名做空者简单地按加拿大标准与国内数据对比,指控希尔威造假。
浑水做空分众传媒(FMCN)的报告也主要围绕后者的工商资料展开。浑水在指责分众传媒造假报告的第3页中称,“浑水研究的调查过程是详尽彻底的,并包括对160家公司工商档案的分析。”浑水还在报告中多次引用分众传媒工商档案中的资料,指责分众传媒过分夸大其广告网络当中的液晶广告屏幕数量,以及在收购中明显且故意支付过高价格等,将分众传媒股票定为“强烈建议卖出”级别。
做空者声称的工商资料并非全部准确。在希尔威收到的第一封匿名信中,匿名做空者称,“来自中国国家工商总局的财务数据显示,希尔威实际出现了50万美元的合并损失。”但后来希尔威的中国律师得知,工商总局那里无法获得公司2010年财务报表,因为工商总局还未将资料归档。
内奸
除了青岛联信们提供的信用资料,做空者还需要大量中概股公司“秘档”作为攻击证据。
自9月1日收到做空匿名信后,希尔威总裁冯锐几乎花费全部精力用于反击做空者。冯锐在取证过程中发现,连接做空机构和中概股的还有一批专业“间谍”。
一位致力于反击做空者的人士分析了100多家被列入“黑名单”的中概股后发现可疑情况:一位名叫George Zhou的人同时担任中国高速(CCME)和江波制药(JGBO)的独立董事,George Zhou还担任泓利焦煤(SCOK)董事长的特别顾问,这三家中概股都遭遇做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