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毫无疑问是2010年中国互联网的新焦点。微博是社会媒体网络平台的其中一种,跟博客不一样,它只能让用户写最多140字,附加上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但是,正由于微博设计上的短小精悍,它反而能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让用户发表一些零碎的资讯,也方便他们吸收海量的消息。在微博上,用户可以分享心情,可以把身边的琐事记录下来,还可以交朋结友,甚至可以第一时间读到很多新闻媒体上看不到的内容。在微博上,他们可以零距离的跟不认识的名人、明星、学者等互动,做到人人平等,互相尊重。在微博上,甚至不容忍出现作假,因为有太多人会十分有效率地站出来,把真相揭开。
微博在中国的应用正是方兴未艾,这同时也暴露出些许的不成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以至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上,都还远远赶不上在国际已经有几年历史的“推特”(Twitter)。更不要说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做企业营销甚至是电子商务了。
在国外,有众多发展得不错的社交媒体网站,包括了拥有5亿活跃用户的Facebook、有2亿用户的Myspace、有1亿5千万的“推特”、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照片分享网站Flickr,以及近年蓬勃生长的博客网站等等。Web 2.0在海外是真正的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中。近年流行的上网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又大大增加了上网的方便。移动互联网肯定会大行其道,这也为不同的社交媒体网站推波助澜。
在中国,之前出现过的“饭否”和其他微博平台,都因为不同的原因流行不起来。一直到2009年11月,新浪微博的出现,又把这个热潮推上去。而且这一浪非常的不简单:只是一年的时间,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用户数目还每个月增长1,000万。看到这个势头,搜狐的张朝阳马上重出江湖,亲自领军,要把搜狐微博做上去;腾讯微博、天涯微博等也密锣紧鼓,虎视眈眈。因为,大家都相信: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真正来临了!不但如此,随着人民的购买力增加,大小海内外企业或者品牌,都纷纷利用社交媒体网站做营销、公关甚至尝试做电子商贸了。究竟应该如何做呢?很多所谓的微博达人都以专家的身份跑出来权充教练了。
笔者是一个在大陆工作的香港人,在媒体行业工作了二十年,算不上是什么微博专家。但是身处香港,有时正可以看到一些国外社交网站的发展故事,以至不同的个人和企业,怎样利用众多社会媒体塑造形象、宣传推广、促销甚至是做电子商贸。在这里,我希望能够能分享几个成功的例子,让国内的企业和品牌借镜。
在海外,要做全面的社交媒体营销,不能不做Facebook、Twitter“推特”和YouTube。在中国,Facebook的同类网站包括了人人网、开心网、若邻网等;推特就是微博,而在中国最流行的视频网站就是优酷网和土豆网。大家各有特色,功能不一样,用户群也不一定一样。但是,能够好好的整合,所能发挥的效果却非常之大。试看几个例子:
1、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2009年1月12日,昆士兰旅游局发布招聘通告,面向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高薪聘请一名大堡礁汉密尔顿岛看护员。当选者不但可以每日与阳光海滩为伴,还能享受半年15万澳元的高薪。工作内容是探索大堡礁各个岛屿,每周通过更新博客和网上相册、上传视频、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向外界报告自己的探奇历程。
看护员还需要喂海龟、观鲸鱼,并担任兼职邮差,这可以让他或她有机会乘坐水上飞机从高空俯瞰大堡礁美景。 另外,还有帆船航行、独木舟、浮潜、潜水、远足等多项活动等着看护员完成。
旅游局承诺给看护员提供一套别墅居住。这座别墅配备3间卧室、2个洗手间、全套设备的厨房、娱乐系统,另外,看护员还能享受私人泳池、景观水疗池、日光浴室、大观景阳台以及户外烧烤设施,并能得到一辆小高尔夫球车,做岛上巡视之用。
旅游局首先设立了一个招聘的官方网站,在上面除了以上的介绍外,还邀请任何认为自己能胜任的求职者,上载一段一分钟的视频介绍自己,并说服评判为什么自己是理想人选。同时,旅游局在Facebook和“推特”分别设置账户。网站启动的第一天,便已经吸引了路透社的兴趣,并马上在美国各大电视台的新闻里广为宣传。之后的几个月,更引起全球轰动,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加入一起发布,在YouTube的转载总数超过100万次,其免费宣传效果之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从Facebook转介到网站的总共有33万6000次,“推特”的就有3,170粉丝。终于,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的接近3万5千人申请这个职位,之后有超过40万人投票选出最后50名参与决赛。它的口碑传播之强,充分发挥了社交媒体营销的威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