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91 中国现代公司奠基
创业史定位:
在中国企业史上,1984年是个伟大的年份。以此为契机开始的八年,自由的精灵被释放,无数创业家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崛起于国企羽翼之下,崛起于穷乡僻野之中。他们当中少数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将在多年后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人物。
时代描述:
邓小平第一次著名的南巡是1984年。中国的对外开放终于由点及面,形成沿海全境开放的格局。民营经济因此波涛汹涌。随后1985年4月13日,私营企业终于被政府正式认可。
经历三年多高速成长,1988年3月,邓小平决定从上海开始破除“价格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由此却引发席卷全国的“抢购风”。当年10月,“物价闯关”宣告失利,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中央启动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宏观调控。自1981年以来规模和力度最大并且持续三年的、针对私营企业的整顿运动开始。
经济陷入低迷,社会动荡,中国决策者激进的改革思路渐渐退潮。与此同时,1989年2月,邓小平提出的“稳定压倒一切”却吹响了渐变式改革的号角。1990年,中央开启新一轮“海南热”,确立浦东开发政策。在深圳和上海,中国资本市场初现“双市格局”。
尽管1991年的中国还弥漫着“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硝烟,突变前夜已经到来。 【阅读全文】
1992~1998 躁动的青春
创业史定位: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开启了一个激情澎湃的青春创业期。从躁动不安,再到理性中的回归,创业者们逐渐走向了成熟。
时代描述: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中描述的,是87岁的邓小平,在1992年1~2月,南方巡视时陆续作出的“南方讲话”。市场经济,这位迟到的佳人,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亲领的“天鹅之舞”中,终于告别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走到了众人面前。
在这阵春风的沐浴下,一群“92派”,怀揣着对财富的梦想,掀起了一阵席卷全社会的“下海潮”。据统计,仅仅1992年,辞官下海的有12万人,不辞官同时涉足经商的有1000万人,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经商。
“下海潮”的激情与火热,铸造了一个只相信实力,不相信眼泪的时代。加之1992年之后市场复苏、升温,直至过热,狂躁的需求更是让创业者们如痴如醉,渐入疯狂。一些超乎理性,超乎常规的商业事件接连出炉,奇迹与崩盘轮番上演,第一个“崩溃之年”——1997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彷徨与不安。
所幸,1994年颁布的《公司法》,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导的“国退民进”,以及千万创业者们自发的反思、改革与蜕变,让这股创业浪潮深度调整,在随后焕发活力,一浪胜过一浪——创业者们最终在激情中学会了理性,在疯狂中学会了淡定,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学会了如何长远地行进。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创业青春期,痛并成长着。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