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对话”的开端
“第六感”既非第一个人机互动方面的技术创新,技术也不是最深奥前卫的,但它的可实现性和使用的人性化程度使得它成为最被看好的“鼠标终结者”。它使得人机互动更为简易自由,摆脱了鼠标和键盘的生硬界面和笨重的显示设备(尽管已经越来越轻薄和便携),更重要的是,它逐渐接近“人性化交互设计”的倡导者阿兰.库珀所谓的“最好的人机互动界面的标准”——自然贴合人类行为习惯,甚至在使用中都让人浑然不觉。
长久以来,人们端坐在电脑前,眼睛直视前方的屏幕,检视着手指在键盘敲出的字符和鼠标的光标移动。与之前通过复杂编程方能实现人机互动相比,鼠标的发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更形象化、直观化,更符合人体工学的使用方式,使得电脑的操作者不再仅限于程序员,而扩大到掌握简单操作技能的普罗大众。它的简易化操作和低廉的价格使得个人电脑在全球的普及成为了现实。这些因素也使得它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占据着人机互动设备绝对的霸主地位,几乎无人可以撼动。
正因为如此,发展遭遇瓶颈的人机互动设备也成为创新的热点区域。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葛洛庞帝在互联网兴起时代名动世界的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就呼吁Cye.com.cn:创建更好的人机互动界面,开发更符合人类行为习惯的互动方式。尼葛洛庞帝本人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交谈式计算机”的理念,并且领导媒体实验室在新一代多通道用户界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2008年比尔.盖茨也提出“自然用户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设想。他预言,5年之内,键盘和鼠标的霸权时代将终止,人机互动模式将得到显著的丰富和改观。可以肯定的是,该领域并不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成果。多点触控、语音识别、触觉交互、身势识别、眼动跟踪等层出不穷的新方式正呈现出接手未来的气象。然而,现实的残酷在于,创新并不意味着大规模应用的未来。
本世纪初几大电脑硬件厂商集中关注的触屏电脑即为一例。用全触控方式与电脑交流无疑实现了交互方式上的极大创新,但其数千美金的造价使其商用前景遭遇冰山。与华丽的全触控功能相比,更多用户倾向于继续使用鼠标。在他们看来,售价仅为几美金到几十美金的鼠标显然性价比更高。两者之间的使用便捷度之差还不足以驱使他们多耗费几千美金。超薄、超轻、可以随意折叠卷曲的柔性显示屏也因为价格上的巨大落差至今未能进入市场。
与它们相比,“第六感”设备所引发的关注热潮不仅表明设计理念本身的革新,更令人们激动的是其构造的简易及其所代表的低廉造价。人类对人机互动体验的需求正在进入全新的时代,但同时,人类并未放弃一直以来对于更佳便携度和更低价格的追求。在未来移动终端数量远远超越个人电脑的时代,只需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接入一个摄像头和一个微型投影仪,用350美元(大规模投入商用之后价格更低)实现全触控电脑等几千美元设备所无法实现的功能,这无法不让硬件制造商和用户欢欣鼓舞。
因此,“第六感”不仅在极短时间内就获得商用重视,也被考虑用于改善其他领域的人机互动界面。米斯特利已经得到印度非政府组织的邀请,为印度残障人士开发“第六感”相关产品,尤其是为无法应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聋哑人士设计带有语音转换和发声功能的交互设备。相比较“第六感”的商用前景,米斯特利更看重的是其应用前景,他希望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不分职业、民族和年龄,都可以应用“第六感”设备改善生活:医生更便捷地找到出诊地点,更方便地调用病灶信息和进行会诊;老师进行更灵活的教学,随时采撷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沟通和辅导。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