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对军火贸易的管制异常严厉,禁绝了私人成为军火商的可能。即便是国有企业,要想获得从事军品贸易的资格,也要获得军品出口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的审批,中国官方从未正式对外公布过获得资质的企业的名字和背景。
不过,2010年,在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共同举办的“中美出口管制中的政企关系研讨会”上,国防科工委国际合作司一位官员曾透露,目前共有10家中国公司获得军品出口授权。
但即使是这些拥有了军品贸易权限的公司,要完成一笔军贸订单,也要经过“三报三批”的复杂手续。
据上述官员介绍,按照规定,武器装备及相关技术首次向国外推销前,必须办理产品的立项审批手续,产品立项由国防科工局审,与总装会商后批,重大项目须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这是第一步。获得立项批准后,军贸公司可在国外推销相关产品,寻到目的客户后,须向国防科工委提出项目出口申请,这是第二步。项目获得批准后,军贸公司可以对外签订军品出口合同,出口合同获批准后方可生效,这是第三步。军品报关出口前,军贸公司凭出口合同批准文件向国防科工局申领军品出口许可证,作为通关凭证。海关凭许可证验放出口产品。
中国法律还明确要求,在签订军贸产品配套合同外,供需双方签订配套产品订货合同后,需请驻供需双方军事代表机构在合同文本上签字鉴章。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通过上述层层审批,2007年到2008年间,在中国组装的第一批8架“枭龙”战机陆续交付巴基斯坦空军。按照巴基斯坦空军上将苏莱曼的安排,“枭龙”被装配到空军第26战斗机中队,用以对付巴国北部的塔利班武装分子。
除了购买整机,根据协议,中国还向巴基斯坦出口技术,协助巴基斯坦建设自己的枭龙生产线。
据新华社报道,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北郊,有一排墨绿色的厂房,两层楼高,绵延数公里。厂区内,几乎是两三百米就有一个岗哨,身着作战迷彩的巴基斯坦陆军士兵负责警卫,这就是巴基斯坦航空工业联合体卡姆拉工厂。2012年,二十多架“枭龙”战机从这里飞出去。目前,超过六成的“枭龙”机体结构和多数航电设备也在这里生产。
2009年10月25日,第一架在巴基斯坦完成总装工作的“枭龙SP03”飞机被正式推出总装车间交付,开始试飞站工作。
为开拓市场,中航技在巴基斯坦设有代表处,作为其遍布全球的“总部-地区处-代表处”三级销售网络的节点之一,中航技驻巴基斯坦代表处是中国航空工业最早成立的驻外机构之一,也是该公司目前规模最大的驻外机构。据《中国航空报》报道,除代表处总代表高岩生于1977年之外,全是清一色的“80后”。
三国军售大战
中航技将全球军贸市场按地域分为6大类,在政治需要大于经济需要的传统市场之外,还开辟了诸多新兴市场: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南美国家。
尽管全球武装冲突的规模和次数均在下降,世界军火贸易交易却仍大幅增长。这门“出售死亡”的生意,导致军火贸易往往在双边秘密状态下进行。通常,没有公开的招投标,连签字和销售仪式都是保密的。
因此,形形色色的防务展、航空展便成了军火买卖双方为数不多的公开平台。2010年,时任中航国际事务部部长的陈灌军在接受《中国航空报》记者采访时称,参加各大航展,是开拓国际市场很有效的方式。
量产以来,“枭龙”这一明星产品已频频在各类防务展览亮相,以寻找巴基斯坦之外的新买家。
2010年7月19日,两架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机参加英国范保罗国际航展,作为地面展示,“枭龙”首次公开亮相。4个月后,“枭龙”的身影又出现在中国珠海国际航展,并首次对外做了飞行表演。2011年,“枭龙”又陆续参加了土耳其伊兹密尔航展和阿联酋迪拜航展,均进行了空中特技飞行表演,以吸引世界买家的眼光Cye.com.cn。
中航集团销售人员武城和同事1998年第一次参加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亚洲防务展,他的感受是“西方国家销售的是飞机,我们销售的是飞行配件,就像在豪华商场里摆地摊”。但十年后再赴亚洲防务展,他有了很多信心,这是“枭龙”带来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