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慈铭体检收入5.7亿元,净利润为8713万元;2012年爱康国宾宣称收入8亿元,业内普遍估计其净利润为7000万元。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则透露,美年在2011年年收入就超过了10亿元。
多开门店就意味着更多的收入,美年大健康的规划是在未来5年内再开100家店,实现年1000万人的体检目标。爱康国宾则是力争8年内从8亿做到100亿。
但市场容量是否支持这些机构的高速发展?在慈铭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专业体检机构”2010年接待了542.39万人次,同比增长11.05%,看似一个不错的数字。
记者查询《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后发现,所谓542.39万人次的执行主体,并非专业体检机构,而是“门诊部”,所进行的也并非完全是体检服务,而是“健康检查”。在年鉴中,全国各类口腔医院进行了76.58万次类似的健康检查。可见“门诊部”完成的“健康检查”人次数并不能和专业体检机构所做的体检人数划等号。
不过既然发了那么大的宏愿,慈铭、爱康国宾等机构还是要努力去实践的。各大体检机构纷纷寻求资本的帮助。资本的介入使得体检这门生意变得更为浮躁。
资本绑架下的变味
慈铭、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等体检机构开设“高端服务”,从知名医院挖名医参与诊疗的做法将越来越多
“今年三季度之前慈铭股份基本没有机会IPO了。”海通证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2012年7月27日,作为登陆A股的第一股,慈铭股份顺利过会。但在当时的高压之下,慈铭和当时过会的很多公司一样,直到今年仍未上市。
鼎晖旗下三只基金扎堆慈铭股份。早在2004年,鼎晖就首轮投资了慈铭3500万元,为其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2008年4月,中国平安保险又投入1亿元。慈铭用这笔钱收购了深圳我佳体检12家门店和北京佰众体检3家门店。
爱康国宾则至少已经拿到了第四轮的风投。美林、eplanet、华登国际、清科集团等机构早在2007年甚至更早就向爱康国宾注资,加上此次高盛的投资,爱康国宾前后融资超过1.6亿美元。爱康国宾此前曾称,早在2008年底就基本完成了赴港上市的手续,但多年过去,上市一事一直未能成行。
美年大健康则由凯雷控股13.5%,并计划在2014到2015年间上市。
无法上市就意味着资本无法顺利退出,只能在经营上增加更多的压力。资本绑架之下,各家体检机构不得不想方设法聚拢更多的人气。除了各类三折、四折的体检卡团购打折之外,如前文所述的诱导需求、违规诊疗、作弊代检等现象也就层出不穷。
除此之外,各家机构还纷纷在高端服务领域下功夫。
慈铭上市募投项目之一就是奥亚体检中心,计划投入1.12亿元,建成高端体检服务旗舰。奥亚体检中心在慈铭内部被称为“慈铭奥亚医院”,除了提供高端体检服务之外,还将包括健康管理、中医养生调理和欧洲抗衰老等服务项目
慈铭一直宣传,和301、协和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有合作关系,但如果这种合作仅仅在普通体检上,显然浪费了这么优质的资源。奥亚医院未来的定位就是将这些优质的外部资源用于慈铭,前述业内人士表示:“高端的健康管理,实际就是让这些名医来为患者提供服务。国内有家健康管理机构,声称能请到中南海级别的专家。相比之下慈铭还是保守的。”
爱康国宾的前身爱康网则更是将消费者这一核心诉求发挥到了极致:2005年开始,爱康国宾提供“北京市预约挂号”业务,甚至能提供“全国绿色通道服务”,一度成为其业务的重要卖点。2009年被批为“集团化倒号”之后,北京市卫生局叫停了这一业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