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强第一次"下海"是1980年,那年他才18岁,不过那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下海"经历--他在真的"海"里游了整整11个小时,跌跌撞撞从广东小榄游到了澳门。
那年梁伯强做了偷渡客。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是年少气盛,不懂事,工作不顺心,就忽然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24年之后再回头看,那次"下海"是梁伯强一生中最明智的举动之一。几乎从没出过小榄的他从产生想法到跳入大海,只用了两天时间。
凭着自己学过国画,跟大部分偷渡客一样在服装厂里当廉价劳动力的梁伯强很快找到了新工作:给仿古家具画画。他真的发了财。短短一年时间,梁伯强攒了3万葡币,这在当时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老板让他在外面又开了个小作坊,19岁的少年开始了"包工头"生涯。
可是他好像注定不能走一条顺畅的打工仔衣锦还乡之路,不久之后在一次警察夜查中,梁伯强怕被抓起来坐牢,丢下全部身家,跌跌撞撞逃回了小榄,他的第一次创业之梦就这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毫无预兆地嘎然而止。
回到小榄后,他陷入了没有工作的更深的困境。然而这一年多的风云突变,让一个少年看到了真正的世界。
1984年,政策开始变化,梁伯强又回到澳门,这次他领到了正式身份证,堂堂正正开始在澳门做生意了:这回他凭着小时候拆母亲的铜脸盆打耳环的手艺,居然当上了一家首饰加工厂的"厂长",老板让他回小榄开加工厂,月薪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5000元。梁伯强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代"金领",风风光光的职业经理人。
可是很快他又倒霉了。
老板涉嫌走私被捉,梁伯强也被关了几天,后来放是放了,可是他又啥都没有了。
不过,这次的经历,让梁伯强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行当。他跟一个老哥们儿靠着两台手动冲压机床,开起了首饰厂 --后来年产值几千万的"聚龙",就这么灰头土脸地诞生了。
十来年下来,"农村土小伙"梁伯强成了千万富翁,但他还是一个"农村土小伙",什么是管理,什么是品牌,梁伯强还是一窍不通。他糊里糊涂成了大富翁,但其实还是一个顶着"港商"头衔的"农民企业主"。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人造首饰和旅游纪念品处在卖方市场,机遇让梁伯强发了财,努力让他甚至成了全国第一位的首饰加工大厂,但"聚龙",一直只是一个工厂,他的产品没有品牌。
"聚龙那时候做的其实主要是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人造首饰,这种东西进入的门槛太低,每天跟一堆家庭作坊一起打打杀杀,客户是谁便宜就买谁的,完全没有品牌认同,而且消费群体比较窄,都集中在旅游区域。企业里面跑掉的人也越来越多,公司很多人学了一点技术,拉了几个客人就自己跑了。"
没有品牌,继续发展很难。于是在看似一帆风顺中,梁伯强第一次主动掉头,"这么做下去太累了",这是他当时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这么一掉,一个指甲刀王国诞生了。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4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