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指甲刀王国却很能把握自己的位置。"我们只在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发达国家,我们是全球最优秀的指甲刀行业打工仔,我们不会去和那些国际大牌企业争,实话讲争也争不过。所以我们就给他们打工,你拥有品牌我拥有生产力,合作愉快。"
他说,不要跟他谈经营,因为辛辛苦苦挣钱没意思,他只想玩儿。
梁伯强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跟社会玩游戏"。
他说在聚龙时代,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啥时候能退休,但现在,他玩得正高兴。
梁伯强现在正忙着玩儿写故事,这个故事说有个叫圣雅伦的出身法国贵族的女子,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化,看《红楼梦》、《西厢记》,梦想长大以后嫁给一个中国大侠。长大以后她来到中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遇到一个绰号叫"非常小器"的男人,一见钟情,就开始耕耘他们的新生活。
梁伯强可不是闲得没事打算下半生卖童话为生,这是一个有关"品牌"的征文活动。他出钱征集有关"圣雅伦"和" 非常小器"悲欢离合的种种故事,然后让迪斯尼给画成卡通,他甚至打算以后每年把这些卡通故事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然后去车站机场派发,寻找品牌认知度。梁伯强想通过这种玩法,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幻指甲刀品牌。
他一直在说:"我们卖的不是指甲刀,我们卖的是文化。"
"从传统观念讲,指甲刀就是一个剪指甲的工具,但如果单纯定位为个人护理工具,那就减少了重复消费的几率,局限了市场。而且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更习惯于走批发市场,并不那么追求品质。但我们把它定位为彰显文化的载体后就不一样了,它就不止是一种工具--这就像衣服一样,如果你只把衣服定位于御寒和遮羞的工具,那现在庞大的服装市场就是痴人说梦而已。"
玩过卡通之后,梁伯强又打算玩"爱情"和"亲情"。
"我现在是先孵化老板再孵化爱情。"梁伯强俨然自己就是一个孵化器。
他现在的专卖店不叫指甲刀专卖店,叫"情的驿站"。
"男生想追女生不好开口,我们替你选个漂亮指甲刀刻上字转赠,要是你因为这个最后成功结婚啦,那你结婚时我们免费派花车接送新娘。欧洲孩子十岁时家长要送一套指甲刀,寓意是你应该自立了,我们就把这个概念引进来,编几个伟人童年获赠指甲刀的故事,让家长买来送给自己的孩子。我就是要在各个城市跟市民玩游戏,我要让这个东西成为一种信物。"玩得正开心的梁伯强自己也承认,实际上这些产品创新对于他利润额的增长影响并不大,只是单纯地增加品牌形象度,但是他说这个叫创造氛围。
"你不要认为我们是一个指甲刀工厂。"他又拼命强调,"我们是一个礼品工厂,是一个经营文化、经营人性的工厂,指甲刀只是一个载体而已。"
梁伯强说自己很懒,就想一边玩儿一边挣钱:"让我们跑着去挣钱实在太累,现在我是让钱追着我跑"。
哈佛商学院访问教授赫尔曼·西蒙说:"梁先生意识到即使像指甲钳这样普通的日用品也有机会进行成功的营销。和这样的企业家在一起,我信奉一条乐观主义的法则:点石可以成金。正是这样一种乐观主义成就了那些伟大的创业者和全球市场领袖们。"
蓝海林教授说:"与其做世界500强,不如做足500年。"
蚍蜉撼大树,并非不自量。
(本文载于2004年10月《时代人物周报》)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6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