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慈善:不只是捐钱那么简单
苦水里泡大的余汉江从小就懂得,人世间父母对子女,从“十月怀胎”,直到长大成人,一生倾注的心血和劳碌,是不能简单地用“含辛茹苦”概括的。在父母兄姐的呵护下,上学读书,他们不仅给他成就学业,还成就了他的事业和人格。在社会上,他用自己的胆识建造一座又一座漂亮的楼宇,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在家庭里,他一直把孝亲敬老,当成自己的天职,想方设法让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在湖北省汉川市湾潭乡湾潭村原党支部书记余小毛看来,余汉江是将“忠”与“孝”有机地统一在了自己身上,把孝亲敬老与造福人民大众融为了一体。
在2002年6月底的一天,老父亲不慎摔了一跤,闪折了腰脊,跌断了锁骨,疼痛难忍,正在外出差的余汉江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但因丢不下工作,只好当即电告家人,一定要请最好的医生,购买最有效的药物,不惜代价进行医治。直到他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后,风尘仆仆赶回孝感,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医院看望老父亲,见父亲还卧病在床,就守候在病床前,端茶倒水,亲手一匙一匙向父亲嘴里细心喂送营养食物,还抱上抱下,侍候大小便。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还细心询问治疗方案。同房的病友好心地劝慰,像他父亲这样高龄,骨头已经老化,接治的希望非常渺茫,就不要白忙了。但余汉江一直坚信,当今医学这么发达,不会治不好老人的病的。当他听说有一种进口的专门医治骨折的医疗器械时,他不顾价格昂贵,花了3万余元买来,终于将老父亲摔断的骨头接上了,解除了老人的痛苦。老父亲不仅得到了身体的康复,更得到了精神和心灵的慰藉,望着儿子累得有些瘦弱的身子,父亲心疼地说:“难为你哟,汉江!我这把老骨头其实早就没用了,你还用孝心把它连接上了。”
老人现在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但居住同一社区的居民谈起余汉江和他的父亲,无不交口称赞:余汉江是一个大孝子,老人是没有遗憾,安详地离开人世的!
儿子孝敬父母是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关爱兄弟姐妹更是骨肉情深,兄长、姐姐对他的呵护关爱同父母对他的亲情一样,他始终难忘,回报他们也是他早年的愿望。余汉江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不忘对兄嫂、姐姐、姐夫的照顾,早年他们生活在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生活也很困难。他生意上稍有起色,就加大对他们的经济扶持。特别是1996年,姐姐患乳腺癌,他比谁都着急,亲自送往武汉住院就医,仅支付医疗费就达5万多元。2000年,他的嫂嫂,经检查患有血管瘤,又是他忙里忙外、多方联系,并亲自护送到北京就医,花医疗费20多万元,帮嫂嫂捡回了一条命。姐姐、嫂嫂每当回想起治病的情景,眼里总是充满感激的泪花。哥哥、嫂嫂是跟着他一起创业的伙伴,公司壮大后,余汉江又将姐姐、姐夫都邀请到自己的公司里来工作。
在余汉江夫妻双方的大家庭中,他还先后义务赡养10多位沾亲带故的老年人。有的每人每月给300元生活费,有的还专门雇请保姆进行照料。这些老人逢人就讲:“这是托汉江的福,才能幸福安度晚年!”
余小毛说,自1995年以来,余汉江每年都要回家乡看望湾里的老人,向他们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他丢下生意上的应酬,每次都携家人分送2万元慰问金,给村里的贫困老年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湾潭乡就经历了震惊全省、影响深远的一件事。父老乡亲因为食用生棉籽油引发了“烧热病”,这病使得当时一批育龄夫妇丧失了生育能力,还有的诱发痴呆、残疾等后遗症。岁月如梭,而今他们都成了孤寡老人,其比例高达全乡总人口的17‰,家乡这批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既是当地政府的一件大事,也是余汉江多年的心愿,他的心里一直希望着这些老人们晚年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勤劳一生的老人们的后顾之忧?思虑再三,他决定捐资为这些老人实施一项“福星工程”。2004年4月,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协调支持下,一项供养孤寡老人的“福星工程”正式启动:余汉江捐资69万元,征地12亩,兴建专供孤寡老人居住和生活的福利院。为了改善福利院和家乡的交通环境,余汉江接着又捐资82万元,修建了一条5公里的水泥路。
湾潭乡政府一位领导告诉《商界名家》记者,在建院修路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余汉江为了把这一造福于湾潭人民的“福星工程”实施好,亲自规划,亲自设计,亲自检查督促工程质量。在商务繁忙的情况下,他先后十多次回乡检查指导凝聚自己心血的“福星工程”。2004年7月下旬工程施工的一天,38℃的高温,余汉江去慰问在湾潭修路的工人,步行数公里,汗水湿透了全身,衣服能拧得出水来。为了感谢和牢记余汉江和他的宇济公司的义举,当地政府将福利院命名为“湖北省汉川市湾潭乡宇济福利院”,将门前的那条水泥路命名为“宇济大道”。
|